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梅新育:“購買美國貨”的代價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08:21:13  


中國外匯儲備中近七成是美元資產,尤以美國國債為主。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訊/《21世紀經濟報》日前刊載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文章“‘購買美國貨’的代價”,全文如下:

   危機正在動搖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根基。前幾年美元匯率的劇烈波動給國際貿易和國際儲備持有國帶來的風險人們記憶猶新,初級產品價格在危機中暴跌減少了對初級產品計價結算工具美元的需求,反危機計劃即將帶來的天文數字債務負擔、去全球化等趨勢又在進一步侵蝕美元的地位;令人感慨的是,這些侵蝕美元地位的行動都是美國人自己採取的。

   “美國生於債務”——美國學者勞倫斯·馬爾金(Lawrence Malkin)在其《國債》一書中的這句話道出了美國與國債的關係,源於獨立戰爭期間大陸會議所發戰爭公債的美國國債歷史比聯邦政府還長,致使聯邦政府自1789年正式成立之日起就背負7500萬美元的債務;但國債絕對規模的空前膨脹卻是二戰之後的事情。由於國內儲蓄率過低,美國財政多年來一直依靠“借新還舊”的循環度日,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元與黃金脫鈎又賦予美國政府擴大債務發行的便利。

  除了克林頓時期短暫縮小之外,從裡根時期以來,美國國債規模一直居高不下且與日俱增,截至今年2月12日已達10.76萬億美元,平均每天增長34.8億美元,以至於不少人指責美國財政本質上不過是金字塔式融資的“龐氏騙局”,美國“費城喇叭網”幹脆將美國稱作“美利堅龐氏窮困合眾國”,奧巴馬的反危機計劃又將進一步放大美國赤字和債務規模。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即使不考慮奧巴馬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和蓋特納的2萬億美元新金融救援計劃,美國2009財年赤字也可望達到1.2萬億美元;如將經濟刺激計劃和金融救援計劃開支計算在內,今年美國財政赤字占GDP比例將達到13.5%,大大超過1983年創造的6%歷史最高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