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的教育改革被延誤得太久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3-10 10:05:32  


 
  楊東平:這種變革說起來也不複雜,各國有很多先例,大學和政府之間構建法律框架下的委托管理關係,教育部通過制訂標準、政策、撥款實現對大學的管理。改變政府直接辦學有兩個核心環節:第一,建立新型的大學撥款機制,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之類的中介組織對大學進行績效評價、審核預算,通過下一個年度的撥款,而不是以行政化的方式,由教育行政部門直接給你撥付。第二是大學校長遴選機制,大學校長不應該按黨政幹部管理模式由上級部門考察任命,應該由一個獨立的遴選委員會面向社會進行遴選,報教育部批准。

  80年代以來,世界範圍內高校改革的主要特點就是政府放權、大學自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所謂的“高等教育市場化”。在國外“市場化”的概念僅對於高等教育而言,基礎教育的改革是提“民主化”或者“自由化”,核心內容也是更大程度地擴大學校的自主權,鼓勵教育家辦學,提高學校的活力、質量、豐富性,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 

  經濟觀察報:其實世界上有現成的制度和經驗可循,應該“取法乎上”。 

  楊東平:許多理念和制度都是現成的,要解決的是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的問題。“現代企業制度”以前也被認為洪水猛獸,現在已經成為基本常識。但“現代大學制度”還沒有被完全接受和認可,很多人不知所雲。現代大學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一樣,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沒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關鍵是解放思想,打破傳統的思想禁錮。 

  楊東平:教育的“軟件”需要更新,升級換代。目前的教育方針、培養目標的表達,都是在50年代計劃體制、階級鬥爭環境下形成的,已經不適合今天社會發展的需要。如“培養勞動者和建設者”的說法,把教育視為單純的人力資源的開發,忽視了人格養成和人的發展。“接班人”的概念是毛澤東1964年在“防修反修”中提出來的。我們現在實行的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不分階級、種族、信仰、社會地位等等,一視同仁,必須使用更加現代的概念。基礎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現代社會的公民。 

  經濟觀察報:教育改革是非常繁重的系統改革,這次教育改革依然是任重道遠。 

  楊東平:作為一個學者,我希望讓問題浮出水面,成為公眾議題,一個一個去推動實現。教育改革確實是很難的,沒有什麼一抓就靈的妙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是需要解放思想,樹立新的教育哲學、教育理想,樹立新的目標;然後漸近地和建設性地去做,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各種具體問題。例如,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走出一條新路,沒有一個國家有能力包辦昂貴的高等教育,必須更大程度地利用市場機制,可考慮將一部分公辦高校轉制,轉為股份制或其他形式。如果允許每個省拿一所高校進行試點,全國就有30個試點,就很可觀了,待摸索出有效的經驗後再進行總結、推廣。總之要破解,要邁出這一步,要允許改革、允許試點。 

  現在回頭來看,1985年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所提出的大多數目標和任務都是正確的,當年對教育的批評,今天仍然適用;當年提出的改革目標,許多仍然是今天需要解決和面對的。在這個歷史關口,我們需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重溫和繼承80年代的改革精神,推進以體制改革為核心的實質性的教育改革,做出超越前人的新貢獻。 (記者 馬國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