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手機時代 臺灣民調準確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3-12 12:02:44  


手機對人們的生活影響巨大,對民調亦然。
  中評社香港3月12日訊/臺灣東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張瑞雄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手機時代,民調準確嗎?”作者表示:“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已經開始加溫,各黨在決定要提名的候選人時都有一道民意調查的步驟,而且占有很大比例的分數。所以政治人物對民意調查一定是又愛又恨,但又不得不重視。不過在這資訊氾濫和人人都用行動電話的時代,要注意民意調查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容易,其結果也不像過去那麼精確了。”文章内容如下: 

   過去民調通常從有線的家用電話中抽樣,而家中接電話的通常是家長或父母親等成年人,所以結果具有代表性和準確性。現在根據估計全球行動電話連線數已經超過四十億(因很多人可能有多個行動電話的號碼),而且很多家庭已經不再使用有線電話,愈年輕或所得愈高的家庭愈是如此。如果現在民意調查只從有線的市內電話中抽樣,會造成抽樣的母體有偏差,導致民意調查的結果可能就不太準確了。 

   然而,將行動電話號碼納入抽樣範圍無法完全解決此問題,因為: 

   一、依賴行動電話的人和不使用行動電話的人是兩種不同的族群,其民調結果可能南轅北轍,很難有一致性,也無法推論到所有的民眾。 

   二、很多人擁有一個以上的行動電話號碼,其被抽中的機率就會較高,通常這類人所得較高,其回答就無法代表全體。 

   三、很多青少年擁有行動電話,除非是牽涉到青少年的問題,其可能拒絕回答或其回答和成人世界的回答絕對無法掛勾。 

   四、在一些“國家”,行動電話的收話方也需付費,他們可能不願意接受冗長的電話民調,費錢又費時。 

   五、顧名思義,行動電話很多時候是行動時接聽,民調的時機可能不對。而且行動電話的按鍵回答也不方便,不像家用電話聽筒和號碼盤分開,這讓電腦自動民調失效,造成民調的成本增加,收集的樣本數只好減少,更減低其正確性。 

   六、行動電話沒有區域之分,造成針對區域性的調查困難。例如現在大安區“立委”補選,沒辦法利用行動電話來做大安區選民的民調。 

   此外當使用家用電話來回答問題時,因為有家人在旁,基於隱私或保護個人意圖等因素,其回答可能會有所保留(例如當其政治傾向和家人不同時)。但當使用行動電話來回答問題時,因為旁邊無人,其回答可能更直接或坦白。例如當被問及自己是否體重過重時,如有家人在旁,即使過重也傾向回答沒有,但若是自己一人,就會比較誠實回答。 

   因此下次當任何民意機構公布調查結果時,我們應該要求公布抽樣的方法,包括是否有包含行動電話號碼,其比例若干等等。這樣才能判斷其民調是否準確和有偏差,否則電話民調恐怕會步入網路民調的後塵,純粹只能參考用,無法當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