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家寶記者會的“部分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07:46:43  


 
  這種角色互換的情形,也可以從股市的反應中看得很具體。在西方媒體上,中國全國人大會議依然徒具象徵性角色,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卻被它們“升格”為中國的“國情咨文”。會議開幕之前,各國投資者懷著期待心理,猜測溫家寶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新的刺激經濟的配套,結果使全球主要股市連續兩天大幅度上漲。等到發現溫家寶並沒有作出如此宣布時,股市又在失望中大幅滑落。西方媒體責怪中國刺激經濟的數據不明確,但溫家寶昨天指出,外界其實“沒有讀懂全部內涵”。

  在整個記者會中,溫家寶發出的最明確的信息是,雖然中國經濟處於困難之中,但整個宏觀局勢及其發展方向都在政府的牢牢掌控之中;中國不僅有能力駕馭困難局面,而且也有信心實現自己確定的目標,那就是8%左右的GDP增長率。為了證明這一點,溫家寶明確表示,中國已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儲備了充足的“彈藥”,“隨時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的政策”。這不只是對本國人民的承諾,也是對世界的承諾。在美國和歐洲正在為如何整頓國際金融秩序而發生重大分歧的時候,中國政府表現出的這種果斷與信心,可以說是難得的。

  在當前慘淡的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形勢下,人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主要經濟體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方向,繼而採取有效的行動,這樣才能讓人有所指望和期待。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以及相關態度和言行,之所以被全球市場所密切關注,以至於被市場人士一廂情願地解讀,就是因為它能够讓人產生積極的想象和期待,讓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其政策和市場變化中,尋找令人振奮的跡象。只是在全世界,像這樣能够吸引眼球的亮光為數太少。

  中國當然有太多的困難。作為後起的新興經濟體,它依然處在經濟和社會的關鍵轉型期,既要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又要正視不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體制性障礙。可以說,中國所面對的眾多新舊難題,要比一些發達國家複雜得多。因此,中國不可能拯救世界,外部世界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期待。但是,世界畢竟已經連成一體,金融危機更使政治制度的差異變得模糊,至少在目前是如此。如果社會主義的中國能够早日復甦,那麼,全球資本主義也許就多了一個早日複活的希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