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復甦

http://www.CRNTT.com   2009-03-16 09:34:07  


上海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
  中評社北京3月16日訊/廣東南方網昨天登載上海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在嶺南大講壇的演講“中國文化的危機與復甦”,文章說,毫無疑問,我們還要依據人類普遍的價值尺度,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堅決剔除,並徹底改造現存教育體制,糾正應試教育的惡弊;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建立正確的文化闡釋體系,重構正確的知識-記憶體系,讓教科書開始說人話和說真話,讓所有的歷史空白都被正確的記憶所充填,讓每個公民在人格上獨立起來,成為有權力、義務和教養,善於反省和敢於反叛的理性責任主體。全文如下:

  中國文化現在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問題。前年開始很多學者都在提文化複興的問題,出發點很好,但我沒有那麼樂觀,我用的詞是“復甦”。復甦而已,複興之路太遠,因為我們今天沒有獲得文化複興的基本條件,比如,大批文藝複興式的天才、自由原創的環境、內在超越的精神信念、民間商人對藝術家的支撐,如此等等。但是局部的復甦卻是有可能的。我今天想討論的話題是,今天的中國文化到底走到了什麼地步?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如何來完成文化復甦的使命? 

  我們要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予以堅決剔除,糾正應試教育的惡弊,建立正確的文化闡釋體系,讓教科書開始說人話和說真話,讓所有的歷史空白都被正確的記憶所充填。讓每個公民在人格上獨立起來,成為有權力、義務和教養,善於反省和敢於反叛的理性責任主體。文化復甦,從每個人獨立的反思開始。 

文化在文明構造中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為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尺度是產值,直到這幾年才開始發現GDP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緊的是軟實力,也就是文化的代名詞。而文化不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的核心其實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並且從我們的床、我們的餐桌和我們的閱讀方式開始。 

  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強調GDP的弊端,我在這裡不想多講,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例證就是文化沙漠———新加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