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離民主還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7:34:04  


 
  從這個角度而言,2009年的雲南“躲猫猫”事件和洛陽論壇版主當選人大代表,可以稱爲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備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網民第一次有機會跳出網絡,走上前臺,不再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而能參與具體的公共事務。 

  “躲猫猫”事件中,網友調查團名不正、言不順的“司法調查”最終以不了了之結束,版主當選人大代表,對于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權也同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推動。如何運用新技術,實現良性的政治參與,顯然還沒有找到一條清晰的道路,但這至少證明尋找出路的努力已經開始。 

  兩起事件的背後推手都是地方政府官員,這也說明,只要高層的意圖明確,那麽基層官員幷不缺乏革新的衝動,總有一些體制內的官員試圖改革現有决策和監督機制的積弊。而對于執政黨高層而言,在可控範圍內的網絡民主幷不是一個危及執政基礎的洪水猛獸,反而是舒緩民間矛盾和情緒以及加强對基層官員監督的極佳途徑,成本低、效果好,對于那些已經日常化了的基層官員腐敗行爲,網絡反腐敗,往往比紀委、司法等等繁瑣的體制內監督機制更加有效。 

  因此,最高層對于互聯網的態度明確化始自2003年。“非典”期間,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一次透露,他們也曾親自上網,瞭解輿情;2004年9月舉行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會,第一次在黨的報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等新型媒體對社會輿論的影響”,爲此,在傳統內參報告以外,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信息處開始定期編輯《互聯網信息摘要》,報送國務院領導,能够進入執政黨非常倚重的內參報告信息渠道,也標志著互聯網對于中國政治生態産生了實質的作用。 

  到2008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上網聊天,2009年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網聊更加深入,涉及話題不僅包括金融危機、防止腐敗、就業住房,也包括“劍橋扔鞋事件”、“吃菜做飯”、“打球鍛煉”等。 

  到今天,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接近一半的省委書記或者省長都有過與網友交流的經歷,各地各級官員通過網絡與公衆溝通的次數已超過百次,逐漸成爲了常態。

  管制之近 

  在2008年新媒體高峰論壇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絡局副局長彭波曾說:“對汶川地震的報道,標志著網絡媒體正成爲中國社會的主流媒體。”在不少互聯網新聞業從業者看來,這是一個具有標志意義的表述,意味著新聞網站在中國新聞業中地位的確立。 

  但是,伴隨著政治地位的確立而來的是管制。對于互聯網新聞業的發展,管理者正在采取的措施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一邊是最高級領導對于網絡地位的推崇,强化了網絡的地位,另一方面,對于網絡的管理、篩選同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