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離民主還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09-03-19 07:34:04  


 
  經過5年多的不斷篩選和淘汰,目前中國互聯網新聞業的格局基本可分爲四大國有門戶: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央視網,以及四大商業門戶: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在新一輪的互聯網新聞業大發展中,同爲門戶網站定位,兩種類型可謂各有優劣。 

  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網跟網友交流時,第一句話就特意强調,人民網是必上的網站之一。最高領導人如此鮮明的支持無疑是這類網站發展最大的優勢,而另一方面,在內容製作方式上,這些網站同樣在進行全方位的革新,如今的人民網、新華網等網站已經拋弃了板著面孔的黨媒形象,越來越接近商業網站,同樣以流量和人氣爲網站內容製作的第一訴求,而且,擁有采訪權,可以提供原創的政治資訊和參政互動。 

  對于新浪、搜狐等商業門戶網站而言,最大的困難在于缺乏采訪權,還僅僅是信息轉載的平臺。但是,與四大國有門戶網站雖然具備强大的內容生産力,却受制于固有體制限制,缺乏人氣的現狀相比,這類網站的編輯們在多年殘酷的競爭中,深諳網友興趣,坐擁龐大的點擊率和超高的人氣,掌握著網絡新聞領域事實的話語權。 

  “對于我們而言,最大的壓力還是源自于同爲商業門戶網站的競爭。”騰訊網新聞中心總監李玉霄說,騰訊網具備的優勢是先進的技術平臺和龐大的流量,這正是國家重點扶植的四大國有門戶網站目前所欠缺的,因此雙方更多的是合作關係。 

  今天的互聯網新聞業面臨的環境,與上世紀90年代,傳統媒體所經歷過的劇烈變革的歷史情境何其相似,那一波以迎合讀者需求爲第一要義的市場化報刊的迅速崛起,迅速取代了傳統的黨媒,掌握了部分實質性的輿論領導權。 

  對于管理者而言,近年來的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在應對新媒體的策略上,早已吸取了傳統媒體管制方式的經驗和教訓,當年嚴格聽命于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黨報系列紛紛喪失了實質的輿論領導權,這讓輿論的控制變得艱難起來,但至少那一波市場化的媒體基本都是脫胎于黨報黨刊的母體,還在可控範圍內。如果更加開放的網絡媒體走到了那一步,則將變得不可收拾,管理者對此可以說是洞若觀火。也因此,培育既具備市場活力、超高人氣,又“聽話”的新媒體,爭奪輿論的領導權,顯然被政府看作是管理互聯網新聞業的現實路徑。 

  民主之遠 

  對于成熟的民主國家而言,互聯網新聞業的變革,更多的只是新聞業內部的事情,但對于中國却遠非如此,網絡帶來的自由感和平等感,使人們把網絡與民主的社會理想聯繫在了一起,尤其是對于中國而言,新技術會不會成爲一個影響中國政治體制變革的最大變量因素?人們對此一直抱以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