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危機衝擊下的亞洲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09-03-24 07:41:53  


亞洲國家大都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在全球經濟危機衝擊之下受害最深。圖為港口吞吐量大減,空空蕩蕩。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訊/上海《東方早報》昨天登載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華民的文章“危機衝擊下的亞洲風險”,文章說,今天的亞洲面臨著三個風險,同時也面臨三個方面的衝擊,事實上已經成為本次危機的重要受害者;而對於一個發展中的亞洲來說,其基本的策略應當是:繼續搭美國和美元的便車,更加充分和有效地推進市場力量的發展,以及有利於市場發展、並可降低外來衝擊的政府干預。全文如下:

  亞洲是本輪危機的重災區嗎?從表面上看似乎不是,因為亞洲持有美國有毒的金融資產數量十分有限,亞洲大部分國家還存在金融管制,它們或多或少起到了防火墻的作用。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危機傳染的渠道大大地增加了。除了直接的債權與股權損益之外,危機還可以通過貨幣渠道、資金渠道和商品渠道在全球蔓延和擴散。不僅如此,只要我們對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加以剖析,就可以發現,亞洲國家不僅不能在這場危機中獨善其身,而且在事實上已成為受到危機巨大衝擊和嚴重傷害的地區。

  亞洲國家大都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亞洲國家選擇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完全出於無奈。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經濟不發展的必然結果。既然如此,亞洲國家當然就沒有理由在目前的情況下放棄這樣的增長模式。然而問題就在於,在這樣的增長模式下,亞洲將會面臨怎樣的風險呢?如果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大致上會面臨以下風險:

  第一,是對美國出口的高度依賴。儘管國際自由貿易體系一直在發展,但是,國際市場的實際空間仍然是有限的,這是因為全球統一的大市場受到了區域主義的分割。比如歐盟的發展就使得歐洲市場變得越來越內部化。正因為如此,亞洲國家就不得不高度依賴於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順差市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