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白宮購買有毒資產釋放了什麼信息?

http://www.CRNTT.com   2009-03-27 08:24:29  


23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設立一個“公共——私人投資項目”,政府將出資7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以處理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上海證券報》昨天登載孫立堅文章“白宮購買有毒資產釋放了什麼信息”,文章說,白宮孤注一擲購買有毒資產主要出於三點考慮:一是再不繼續注入流動性,已經隱現的一絲經濟復甦跡象就完全有可能被高企的貸款利率和不斷上升的企業債風險溢價而造成的流動性恐慌行為所吞噬!二是期待政府資金的前期投入能帶來民間資本加盟的效果,以提高救市的效率,贏得美國納稅人的認同感;三是美國金融機構把握著美國經濟的命脈,只要1000億救市計劃能產生一定效果,就有利於奧巴馬政府在國會爭取更多的資源,去實現他的救市藍圖。全文如下:

  美國財政部在23日宣布設立一個“公共——私人投資項目”,政府將出資7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以處理金融機構的“有毒資產”。消息一出,華爾街股市立即暴漲。奧巴馬政府上台以來出了那麼多救市舉措,只有這回總算市場有了積極回應。因為,這次通過政府充分讓“利”——給私人資本以許多優惠的條件,比如低息貸款、信用擔保、限薪制免除等,讓市場看到了“希望”和市場交易所需要的素材。當然,如果私人資本並不領情,那市場的反彈就只能是曇花一現。上個月美國公布蓋特納的金融救援方案時,就因為計劃缺乏操作性的細節,很難與市場達成共識,所以市場反應就非常冷淡。

  根據IMF的推測,在目前的環境下,全美有毒資產的規模估計達到近6萬億美元,而現在政府能够投入的“消毒”資金只有1000億美元,非常微不足道。儘管如此,美國政府依然孤注一擲,頑強拼搏,筆者以為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再不繼續注入流動性,已經隱現的一絲經濟復甦跡象就完全有可能被高企的貸款利率和不斷上升的企業債風險溢價而造成的流動性恐慌行為所吞噬!二是期待政府資金的前期投入能帶來民間資本加盟的效果,以提高救市的效率,贏得美國納稅人的認同感;三是美國金融機構把握著美國經濟的命脈,只要1000億救市計劃能產生一定效果,就有利於奧巴馬政府在國會爭取更多的資源,去實現他的救市藍圖。當然,如果目前這一聯合自認資本的消毒舉措還不能產生實質性效果,那麼,奧巴馬政府還是完全有可能和當年日本政府解決問題金融機構一樣,“國有化”這些有毒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