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一個國民黨老兵回憶遠征軍歷程

http://www.CRNTT.com   2009-04-01 06:27:35  


尤廣才,數十萬中國遠征軍裡普通的一員。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三聯生活周刊》日前載文“老兵回憶遠征軍歷程:真正的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口述者尤廣才是抗戰期間數十萬中國遠征軍裡的一員。當年他躲過了槍林彈雨,從殘酷的戰場上幸運歸來,卻又身不由己被裹挾進大時代,身世浮沉、顛沛流離。如今,90歲的尤廣才每天在一沓厚厚的稿紙上用鋼筆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寫著他所經歷的戰爭以及他理解的“二戰”的文稿,那是他對自己、也是對一段歷史最深刻的紀念。全文如下: 

  回憶我的遠征軍歷程

  “不知道有多少年代,也不知道這裡邊是葬了誰?為的是這沉靜的墳前,只有一塊無字的墓碑。……這墓碑正和墳旁的白楊一樣,是凄冷的受著雨打風吹。他,一定是生之苦痛的鬥士,不信,你看那白楊還正兩淚雙垂……”這首《無字的墓碑》,是1945年《騰越日報》發表的一首小詩。無字的墓碑下,是“二戰”期間長眠於此的中國遠征軍那些不屈的英靈。

  口述◎尤廣才  主筆◎李菁

  尤廣才,正是數十萬中國遠征軍裡最普通的一員。當年他躲過了槍林彈雨,從殘酷的戰場上幸運歸來,卻又身不由己被裹挾進大時代,身世浮沉、顛沛流離。無論在多艱苦的歲月裡,這位倔強的山東漢子堅信自己做了一件“最光榮的事”。也許正是這個信念,支撐他走過那些艱難屈辱的日子,而他在晚年所迸發出的頑強的生命力,更讓人感佩不已。90歲的尤廣才現在每天要看一份英文《中國日報》,更多時間,則是在那一沓厚厚的稿紙上用鋼筆一筆一劃、認認真真地寫著他所經歷的戰爭以及他理解的“二戰”的文稿,那些也許永遠發表不了的文字,是他對自己、也是對一段歷史最深刻的紀念。

  飛越駝峰

  1944年4月的某一天,我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馬上飛赴緬甸前線,參加對日作戰。當時,我在54軍50師師部任特務連連長,54軍軍長是黃維,下轄第14師、第50師和第198師3個師,其中第14師和第50師被調到緬甸戰場,能成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深感自豪。

  算起來,我們是中國派出的第二批遠征軍。1942年春,日軍進攻緬甸後,中國派遣5軍、6軍和66軍3個軍約10萬部隊,組成“中國遠征軍”,但是由於中方和美方指揮混亂,遠征軍遭受重大挫折,共損失5萬人,其中多半是在撤退途中死於饑餓和傷寒病疫。遠征失敗後,廖耀湘率領的新22師、孫立人率領的新38師退到印度,重新整編為“中國駐印軍”,國內番號為新一軍,軍長鄭洞國,史迪威任總指揮,在著名的印度蘭姆伽基地受訓。1943年,史迪威發誓要卷土重來,重新打回緬甸,中國政府先是從國內調來胡素率領的新30師,之後又將原54軍所轄第14師、第50師調入印緬戰場,以增強反攻力量,代號“X部隊”,從緬北向中國方向進攻;又在雲南組建了中國遠征軍,由衛立煌任遠征軍司令官,代號“Y部隊”,從滇西渡怒江進攻騰衝、鬆山、龍陵,向中緬邊境推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