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 須攜手推動

http://www.CRNTT.com   2009-04-01 12:37:53  


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需要攜手進行。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中華工商時報》今天登出劉國遠的文章“攜手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作者認爲:“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蔓延,呼籲改革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聲音不絕於耳。很多國家已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立足全球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的大局,切實進行協調與合作,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才有可能實現。”文章内容如下:
 
  合作是全球化時代的客觀要求。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應對危機和改革國際金融體系關系到全球金融穩定和防止類似危機重演,沒有哪個國家能够獨擔此任。只有各國通力合作,才有可能盡快走出危機,并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體系。

  實際上,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很多國家一直都在利用不同場合呼籲團結合作、共克危機。從華盛頓金融峰會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再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和歐盟春季峰會,與會者均強調了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并就此進行全球合作的必要性。

  當然,合作應對危機不應只停留在認識層面,面對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災難,如何盡快把呼聲轉化為切實舉措,實現有效的團結與合作,對於扭轉危局至關重要。這需要有全球大局意識,需要克服利己主義傾向,特別是發達國家,作為當前國際金融體系的主導者,更應表現出顧全大局和通力合作的政治意願。

  當前發達國家主導著國際金融市場規則制定、金融工具創新、投資產品評級、會計審計和有關信息發布等,加強國際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和防範危機重演,發達國家顯然應承擔自身的責任。

  建立更加安全合理有效的國際金融體系還應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參與。過去金融體系一大積弊就在於,由發達國家主導的金融體系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代表性,使得全球金融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糾偏機制。隨著發展中國家日益成為影響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相應的知情權、話語權和代表權也應得到擴大,這也有利於通過合作進行全球金融風險管控。

  保護主義是合作應對危機的嚴重阻礙,應予以堅決抵制。過去的教訓表明,“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不但解決不了危機,反而可能成為加劇世界經濟困境的“毒藥”。在當前的嚴重危機中,各國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是建立彼此間互信與合作的必要前提。

  4月2日,涵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二十國集團第二次金融峰會將在倫敦舉行,旨在商討重振全球經濟和改革國際金融體制的進一步措施。危機越重,團結合作就越顯必要,人們期待著與會領導人能够利用這次峰會進一步展現合作精神,以便就全球經濟脫困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重要問題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