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汪玉凱:改革就要觸動既得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09-04-07 09:11:16  


 
一項20多年難有結果的改革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對腐敗有著重要抑製作用的制度,在中國卻遲遲未能建立。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有關方面就著手討論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問題,但一直沒有結果。直到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才將《財產申報法》正式列入立法規劃。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直接涉及掌握巨大權力的各級黨政官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這項原本意義重大的立法幾度擱淺。在無法可依、官員腐敗又日漸盛行的情況下,有關方面只好採用慣常的做法——即試圖靠政策規範官員的財產申報行為。但由於整體上缺乏法律依據,又是內部申報,所以不少地方都流於形式,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值得慶幸的是,這幾年來,一些地方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新疆阿勒泰地區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國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有人稱之為“破冰之舉”,並概括出四大亮點:一是由“收入申報”擴大為“財產申報”;二是財產申報由個人擴展到家庭成員;三是申報的財產要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四是離任申報延續三年。可以說,阿勒泰地區的這一“破冰之舉”,對於預防腐敗、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我國建立官員財產公開制提供了良好“範本”。

  一石激起千層浪。“官員財產申報”這項已被討論、爭論了20多年的制度,終於在一個遠離國家權力中心的西部邊陲率先示範了,社會給予了高度關注。無獨有偶,2009年1月,浙江慈溪也宣布該市已試行官員廉情公示制,並將全市300多名現任副局(科)以上官員的廉情公布在本單位的政務公開欄裡。慈溪試行的官員財產公示,比阿勒泰更為徹底,又因地處經濟發達地區,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但慈溪僅在單位內部公示,公示結果外人不得而知。就新疆阿勒泰的情況看,2009年第一天,55名縣(處)級領導幹部的個人財產申報表是如期在網上公示了。儘管這55名副縣級領導幹部中無一人填寫本人及其父母、配偶、子女接受單位和個人贈送的現金和各類禮金,但社會的整體反應仍然是積極的。這說明,中國老百姓對政府官員的要求,並不是過分的。

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是根本原因

  一項制度的確立,20多年幾無結果,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和困惑。就像社會一再拷問的那樣:我國的“政企分開”和“轉變政府職能”不也進行了20多年了嗎,為什麼“分開”和“轉變”如此之難呢?這確實又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如果說,政企分開、轉變政府職能這些帶綜合性、全局性的問題一時半會兒難以理出個頭緒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這樣相對單一的問題就不應如此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