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近代中國企業家留下的精神財富

http://www.CRNTT.com   2009-05-03 12:16:55  


榮德生(1875-1952),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稱。
  中評社北京5月3日訊/《南方都市報》今天登出鄢烈山的文章“近代中國企業家留下的精神財富”,認爲如今的企業家更應該向前輩企業家中的佼佼者學習其優秀品質。文章內容如下:
 
  要求公正分配社會財富,對巧取豪奪特別是靠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暴富者不滿,希望縮小過分懸殊的貧富差距。

  這個願望本身沒有錯,但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仇富”,甚至敵視那些靠智慧和能力創造財富的企業家,其結果是可怕的,至少會造成玉石俱焚,妨害社會財富的積累。

  中國的文化傳統重義利之辨,恥於言利,孟子叫“何必曰利”。這種傳統是產生假道學、真祿蠹的溫床。

           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

  先說一點感性的。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海內外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有些人有熱情也有保留,出於“經驗主義”,不願將錢直接捐給官方或半官方的組織,或不願采取慣用的集體場合“比著捐”,而想采用“直捐”方式。萬科的董事長王石要求本公司的員工集體捐款時不得超過10元。我理解他是怕那種傳統的單位人捐款方式,對低薪水的員工造成心理壓力而形成“逼捐”之勢(他沒有也不可能阻止任何人向社會、向社區的慈善組織捐獻),但他的善意沒有被網民們體察,結果輿論對他構成討伐陣勢。為了公司的商業利益,他不得不出面向社會“道歉”。由此,我感到我們的社會對企業家很不理解,甚至不乏道德判斷上的敵意。就此,我寫了一篇《從王石被迫“道歉”想起盧作孚自殺》(2008-05-24網易)。

  盧作孚是誰呢?很多人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卻未必聽說過這個名字,盡管毛澤東也曾說過中國的“運輸航運業不能忘了盧作孚”。盧作孚不僅是大企業家,還稱得上是民族英雄。1938年中日武漢大會戰的後期即9月份,國民政府組織宜昌大撤退,他不辭辛勞40天巧調度,日運夜卸了90%的戰略物質入川。這樣的抗戰功臣,今天你在宜昌看不到一塊粗糙的紀念碑。

  今年2月中旬我在雲南紅河州的個舊市,看到了一種奇特的鐵路,叫(6英寸)“寸軌”,它比標准軌道(1.435米的寬軌)要窄,比閻錫山的窄軌(“米軌”)也要窄;看了個舊市區的“個(個舊)碧(碧色寨)臨(臨安,今名建水)屏(石屏)鐵路公司舊址”。據說,這條鐵路有些路段還在營運(碧色寨車站仍在用)。這是中國唯一的民營鐵路,是當地的商紳集資所建,是為雲南爭權益,也是為中國爭權益,修成“寸軌”不僅是為了因地制宜節省成本,更是為了不讓當時在越南殖民的法國人的滇越鐵路公司染指中國。這樣的地方應該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呀,但它不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