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光遠:亞洲貨幣基金組織邁出關鍵一步

http://www.CRNTT.com   2009-05-05 09:18:47  


5月3日,東盟10國與中日韓(10+3)三國財長發表聯合公報宣布,“10+3”財長已就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借款方式和監督機制等所有要素達成共識,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新華社記者岳月偉攝
  中評社北京5月5日訊/此間《新京報》今天登載學者馬光遠文章“亞洲貨幣基金組織邁出關鍵一步”。文章指出,東盟10國與中日韓(10+3)三國財長3日發表聯合公報宣布,“10+3”財長已就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借款方式和監督機制等所有要素達成共識,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此舉意味著,“亞洲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全文如下: 

  在國際性組織中,中國第一次和日本平起平坐在亞洲承擔起大國責任,這是迄今為止,在國際金融領域,能夠凸顯中國地位的最典型事例,而日本也加入亞洲大家庭,成為穩定亞洲金融秩序的重要一員。

  東盟10國與中日韓(10+3)三國財長3日發表聯合公報宣布,“10+3”財長已就區域外匯儲備庫的出資份額、借款方式和監督機制等所有要素達成共識,規模為1200億美元的亞洲區域外匯儲備庫將在今年底前正式成立並運作。此舉意味著,“亞洲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組織”源於亞洲各國對歷次金融危機、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切身感悟。事實證明,任何一次金融危機的最終解決,都離不開國際協助和合作,離不開承擔“最後貸款人”職責的國際組織。但由於陳舊的政策框架,苛刻的援助條件和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立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當年處理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拙劣表現使得國際社會對其批評就從未停止過,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無能的表現更是使得對其的詬病和要求改革的聲浪達到了高峰。

  但是,批評和要求改革並不是應對危機最好的辦法,事實上,在歐美控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情況下,與其坐以待救,毋寧設計替代方案,成立亞洲區域性的貨幣合作組織成為不得已而又比較現實的一個選擇。其實,早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傲慢和苛刻已經逼迫亞洲探索區域內的貨幣合作機制,這個設想後來在2000年5月東盟與中日韓的“10+3”財長會議達成的“清邁協議”上體現出來。並於2007年5月具體化為建立外匯儲備庫的形式。2009年2月,面對百年不遇的危機,各方又承諾將籌建中的區域外匯儲備庫資金規模由原來的80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至此,亞洲貨幣基金組織初具規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