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吳敬璉:遏制權貴資本主義才能防極“左”

http://www.CRNTT.com   2009-05-15 08:34:29  


經濟學家吳敬璉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北京日報》日前登載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文章《遏制權貴資本主義才能防極"左"》,文章說,兩種前途擺在全體中國人的面前:一種是政治文明下法治市場經濟的道路。另一種是權貴資本主義的道路。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政治和經濟改革扼制後者的勢頭,來自另一極端的勢力就有可能利用大眾對權貴腐敗的不滿,推銷極“左”路線,把中國引向另一條歧路。全文如下:

  改革意味著利益結構的大調整,就不能不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進行分析。三年以前,國防大學的盧周來教授提出,“我們仍然處在政治經濟學時代”。這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現在,中國改革開放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政治經濟學問題,都需要用現代政治經濟學來加以回答。下面略舉幾例:

  其一是社會保障制度問題。

  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建立以“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為特征的職工養老保障體系,十幾年過去了,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完全建立?原因只能有一個:某些城市在舊體制中有既得利益的機構和個人的阻撓和反對。我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強調指出:“國家是否償還對曾為國有資產的存量積累做出過貢獻、又往往在經濟改革利益重組過程中受到某些利益損失的老職工(包括養老保障體制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和已參加工作多年、現仍在職的‘中人’)的這筆欠賬,是一個關乎數以億計的老職工的基本權益和政府的政治信譽的重大問題。”

  其二是我們的住房制度改革,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

  當時有兩種方案各自代表著占有大量住房者和不占有大量住房者的利益。結果,全國只有一個最窮的省即貴州省,用了後一種方案,其他各省都用了前一種方案。所以,我們搞了十幾年的住房改革,實際效果很不好。

  其三是農地制度改革問題。

  我國歷來有把土地產權制度的田底權(所有權)和田面權(使用權)分開的做法。包括我在內的一些經濟學家一直認為,應當將土地使用權永久性地交還給農民。但是,也必須強調指出,我們在講論土地所有權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從政治、法律上確保農民的土地權益不受侵犯。如果不解決這些相關的政治問題,不提出相應的措施,好的經濟想法也會得到不好的結果,有些人肯定就會把這筆賬算到經濟學的頭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