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出口退稅政策回歸本源

http://www.CRNTT.com   2009-06-11 11:10:04  


出口退稅政策的運作空間已經比較有限
  中評社北京6月11日訊/出口退稅政策繼續行駛在稅率上調的通道之中。近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通知,宣布從6月1日起再度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已是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內出口退稅率第七次被調高。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延續至今,外需持續萎靡,直接影響到中國淨出口規模。海關總署統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出口量下降了18.1%,而市場普遍對下半年的出口形勢也并不樂觀。正因為一直快速奔跑的淨出口“馬車”放緩了腳步,此輪出口退稅調整顯然正是針對外需縮水而來。

  南方都市報發表經濟學博士馬紅漫文章表示,從短期看,這一政策調整所帶來的刺激出口效果或將非常明顯。出口退稅率的提高直接緩解了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現金流吃緊的困局,使其在與東南亞國家同行競爭中獲得了價格優勢,從而在日趨縮水的外貿出口領域維持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然而,這一政策繼續得以實施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了。經過多次密集的退稅率上調後,中國綜合退稅率已上升至13.5%,距“出口全額退稅”僅一步之遙。財政資金的實力是否足以擔負這一重任,是否會再次出現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退稅大規模欠付的情形,都成為現實的困難與問題。從稅制結構看,增值稅在中國稅收收入中占比偏高,全年達到31.31%,而經合組織國家這一比重平均僅為17%左右。倘若在政策扶持下,出口規模下滑的速度緩滯,向出口企業返還的增值稅規模將會加大,財政支出的負擔將由此激增。而且,頻繁地調高退稅率也給國外貿易保護者以口實,為其在貿易談判中提供了壓價砝碼,最終的市場結果則是以國家財政資金補貼了國外市場需求方,這顯然并非相關補貼政策的本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