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沒有房地產業 就不能救中國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6-22 12:04:54  


房地產業重要,但是過度擴張會孕育巨大風險。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訊/ 政府該不該出手救房市?中國是否亟須制定房地產業振興規劃?在金融海嘯餘威未減、世界經濟衰退仍未見底、國家出台一系列擴大內需措施的大背景下,近來有關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爭論炒得沸沸揚揚。《中國青年報》今天登出水力的文章“沒有房地產業不能救中國嗎?”文章内容如下: 
 
  有人說房地產能够刺激經濟增長,宣稱沒有房地產業不能救中國、房地產業將再次拯救中國,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因果倒置,房地產的作用被嚴重誇大了。這些爭論基本上源於對房地產業與宏觀經濟關系的不同認識,也與我國房地產業的特殊發展歷程有關。

               一 

  房地產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是一個老話題。1938年2月1日,為幫助美國走出大蕭條的泥潭,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致信美國總統羅斯福,建議增加住房、公用設施和交通的投資。他寫道,“住房有大量、持續的潛在需求,這種需求的地理分布廣泛,且住房融資很大程度上與股票交易不相關,所以目前住房最有助於經濟複興。我建議你把大部分雞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裡,把它放在第一位來關心,并確保它們盡快孵化出來。” 

  二戰之後,與我國原先將住房建設列入非生產性領域類似,許多國家早期也認為住房建設會減少資源在生產性領域的使用,只是為了解決社會和政治問題才需要推動住房建設。最近幾十年以來,風向變了,不少學者認為住房建設有可能促進經濟增長,且住房條件的改善在就業、健康、財富積累和社區安全等方面有正的外部效應。不過,罕有學者因此提出要對房地產、住房建設另眼相看。相反,絕大多數研究認為對各個產業應該一視同仁。 

  研究發現,住宅投資占GDP的比重與經濟發展水平有著明顯的倒U形關系:在經濟發展的低水平階段,住宅投資占GDP的比重很低,約為2%;隨著經濟發展,中等發展水平的國家住宅投資占GDP的比重可增加到8%;到工業化發達階段,住宅投資占GDP的比重平均在3%~5%之間。過去30年來,我國住宅投資逐年增多,2007年住宅投資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0%。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住宅、房地產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是否還具有可持續性是值得思考的。在美國由次貸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背景下,上述凱恩斯的論點重新引起關注,但不少學者都認為時過境遷,“住房融資很大程度上與股票交易不相關”等條件已不具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