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美國人對伊斯蘭的偏見 並未遠去

http://www.CRNTT.com   2009-06-23 11:29:40  


奧巴馬一次演講,難消美國對伊斯蘭世界長期的敵意和猜忌。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訊/北京資深媒體人丁剛今天在《長江商報》登出文章“西方媒體塑造的伊斯蘭世界形象”。作者表示:“美國媒體前幾天還在為奧巴馬的中東講話叫好,這兩天又立刻把興奮點轉移到了伊朗。當伊朗騷亂成為美國媒體接連不斷的頭條新聞時,整個世界似乎又一次感受到了美國人看待伊斯蘭世界的那種傲慢與偏見的眼光。”文章内容如下:

  從美國媒體有關伊朗騷亂的報道中,人們很容易體會到有一種情緒在發酵。這場騷亂顯然暗合了某些人內心長久的期待,所有的複雜背景都被簡化成了正義與非正義、改革與保守之間的較量,歷史正在被割斷,一場色彩變化的選舉被塗抹成了非黑即白的圖像,而信息技術工具的運用則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使命。今天的伊朗,按西班牙《起義報》報道的說法,已經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新顛覆手段的試驗場”。

  不過,沉浸異常亢奮中的美國媒體,可能會在無意間忽略了另一種媒體效應:通過多種渠道傳遞出的帶有強烈導向的信息,也在不斷地加重著西方民衆對伊斯蘭世界的偏見。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愛德華·薩義德在《報道伊斯蘭》一書中的話:“伊朗繼續在美國民衆中間引起了歇斯底裡般的關切,不僅是因為在1979年11月4日,伊朗學生對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極端非法和污辱性的侵占,也因為美國媒體對此事件,及隨後幾年對伊朗的妖魔化式的、極端細節性的、高度聚焦的關注。”

  在不久前訪問開羅時,奧巴馬在其“歷史性的講話”中,展現了“巧實力外交”的一面。奧巴馬伸出的橄欖枝,讓世人對美國與伊斯蘭世界未來的關系有了新的希望,全世界開始努力體會這一演講可能具有的深遠意義。

  的確,美國已經到了必須改變在伊斯蘭世界中形象的地步了。但是,一場總統演講就足以消融美國和伊斯蘭世界數十年以來的敵意和猜忌嗎?很多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現在,這個質疑正在得到證實。美國媒體對伊朗騷亂的報道,以及那些充滿了幹預色彩和不可名狀的興奮感的評論,讓人們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美國人其實并沒有做好深入理解伊斯蘭的心理准備,偏見并沒有遠去,甚至還會不斷加重。

  奧巴馬上台後,開始在反思的基礎上調整美國的中東政策,這種反思更多的是針對布什政府的政策失誤,其實,其中也包含了美國媒體的失誤。不只是布什政府的政策加深了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隔閡,有關伊斯蘭世界的很多帶有情緒化的報道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些報道在加劇美國人偏見的同時,也加劇著阿拉伯世界對美國的反感。

  美國媒體在塑造美國人心目中的伊斯蘭形象的同時,其實也塑造了伊斯蘭人心目中的美國形象。當奧巴馬說“世界在看著伊朗”的時候,阿拉伯世界也在靜悄悄地關注著美國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