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金融改革 四大軟肋

http://www.CRNTT.com   2009-06-21 08:53:54  


保爾森要為美國金融體系“療毒”卻不敢“刮骨”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訊/資深評論員陳群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美金融改革四大軟肋”。文章表示: 美國金融改革喜中有憂,存在四大軟肋:“療毒”不敢“刮骨”;“撥亂”難以“反正”;“心急”卻變“貽誤”;“保守”導致“爭議”。美國金改四大軟肋,正是美國過度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在金融上的體現,中國須引以為鑒。文章内容如下

  奧巴馬17日宣布,美國將進行金融改革,大力強化對華爾街銀行業的監管。美國財長蓋特納表示,“美國金融改革主要目的,是彌補舊機制的漏洞,並確保未來不會再次發生類似於當前的危機”。金改內容有六:一是系統風險管理:將給美聯儲更大的權力,監控經濟風險。二是確定資本和流動性標準:要求金融機構增加資本金,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對影響力越大的公司要求越嚴格。三是加強證券監管:對發放資產抵押證券的金融機構,要求上報更多信息。四是建立信用評級機構:減少投資者和監管方對信用評級機構的依賴。五是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建立更有力的消費者和投資者保護框架。六是控制金融衍生品:對金融衍生品進行管理,建立更有保障的付款與結算方式,讓金融衍生品市場更透明。

  全球對此次美國金改給予極大關注。如《華爾街日報》稱,“這是自美國1930年重組金融監管以來最大的一次改革”,中國新聞網稱其“大蕭條以來最進取的金融體制改革”,《上海證券報》稱其是“60年來最狠一刀”。筆者以為,一方面,美國政府能進行金融改革,是件可喜之事,人們希望美國“金融巨無霸”能切切實實為人類做出與其名相符的貢獻;另一方面,這也是美國自由主義經濟不得不付出的“代價”。筆者以為美國金融改革喜中有憂,存在四大軟肋:

           軟肋一:“療毒”不敢“刮骨”

  《廣州日報》文章指出,“美國金融改革需要刮骨療毒”。筆者以為,奧巴馬想“療毒”卻不敢“刮骨”。關於美國金融監管失靈的指責不絕於耳。當前,實體經濟繼續深幅衰退的可能已經變小,此時美國推出金融監管計劃,是“秋後算賬,既可以避免過於激進的改革導致華爾街反彈,又不會對金融體系恢復造成太大的衝擊波”。《廣州日報》的文章指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改”。經過本次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歐美諸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不過像一個構築精美的空中樓閣,外表華麗但不堪一擊”。就每個金融產品而言,都設計了近乎完美的監管體系,但在“混業經營”衝擊下,早已不具備風險隔離功能。

  美國媒體指出,奧巴馬政府的金融改革,是在“謀求革新和政治現實間妥協權衡”的結果。

《華爾街日報》稱,儘管很清楚美國金融體系的根本性漏洞,奧巴馬政府並沒有打算進行徹底的“革命”,沒有“動大手術”。其目的是獲得國會批准,避免陷入無法脫身的政治拉鋸戰。

  筆者以為,美國政府想“療毒”卻不敢“刮骨”的無奈之舉,乃美國政體之必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