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印度惹事生非 中國不應坐視

http://www.CRNTT.com   2009-06-28 12:32:50  


辛格轉頭就玩印度人的小聰明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歐陽觀的文章“印在爭議地區惹事生非”。文章表示:“在俄羅斯召開的‘金磚四國’峰會上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表態,尋求公正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中印邊界糾紛的印度總理辛格,一轉身便有了新的挑戰行動,向亞洲開發銀行提出貸款,以開發中印邊界存在爭議的地區。中國對此表示了強烈不滿。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政府強烈要求亞洲開發銀行當局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因此造成的惡劣影響。事件令辛格的兩面派嘴臉暴露無遺。”文章内容如下: 

          企圖將亞銀拖下水 

  印度這一招被形容為將一個燙手山芋扔給中國,不無道理。從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其狼子野心:

  第一,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對於亞洲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恰當的行為,印度向亞銀貸款只要不用在中印邊界糾紛地區便無可厚非,印度更不會不知道這樣做會引起中印關係危機。印度只用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額的不足1/30用於中印邊界爭議地區(所謂“阿魯納恰爾邦”)。雖然理由是用於治水和衛生項目,但背後目的十分明顯,以此作為測試中國的反應。

  第二,自從19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結束之後,印度一直對戰爭評估沒間歇過,最大目的是評估中國軍事實力及對印度的聚焦力度。尤其是當中印關係緩和下來,如何測試中國對印心態,據說更被放於首要位置。而最根本的原因則在於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令印度意識到與中國打仗的必勝因素十分低,因此,辛格才採取多方面試探方法,希望從中了解更多的中國對印動態。

  第三,在向亞洲開發銀行提出貸款的同時,印度又不斷增加對“阿魯納恰爾邦”的軍事介入。踏入六月,印度便放話要在近一段時間向“阿魯納恰爾邦”增兵六萬人,同時增加大型火炮、直升機、無人飛行器等重型裝備,令“阿魯納恰爾邦”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這樣的做法被認為具雙重意義,其一由印度政府作軍事方面支援,其二由亞洲開發銀行作經濟支持。的確想得周全美好。 

  然而,印度不會不懂得,它的一舉一動不但中國會注視,亞洲其他國家尤其是南亞國家更會注視。此前印度拒絕中國玩具產品,採取不准中國生產的手機在印度銷售等措施,如果還可以用為了保護本土工業作為理由的話,那麼,這次把中印邊界地區的“阿魯納恰爾邦”納入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支援的地區,則肯定不會為中國政府接納。原因在於,辛格一方面在俄羅斯與胡錦濤握手言邊境問題,一方面馬上部署強化中印邊境地區,而且不是由印度本身作出強化,而是拖亞洲開發銀行下水。難怪做法被指責為“夾帶私貨”。 

           中國不會視而不見 

  中國會這樣被印度牽著鼻子走嗎?顯然不會。一、中國以先禮後兵做法面對。胡錦濤在俄羅斯向辛格表示的“和平友好、平等協商、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精神,等於向辛格擺明了,如果不尊重中國的話,也不要希望中國會尊重印度。套在印度向亞洲開發銀行貸款問題上,希望印度不要把存在爭議的地區硬拖進款項使用範圍之中。二、由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態,代表中國政府認為這是一種“夾帶私貨”的行為,印度必須自行卸下“私貨”,不然難獲中國接受。西方媒體也不是蠢人,明知中印邊界問題至今仍沒有妥善解決,而中國又不斷做出解決問題的高姿態,介入等於引火燒身,誰人會做這樣的蠢事。三、中國既然不會不反對,又以“夾帶私貨”作為理據,恰到好處,反過來又把印度擺上台。印度要麼卸下“私貨”,要麼拉倒,如何拆招,球又踢到印度跟前。

  印度諸多輿論認為,印度不能對中國減低戒心,甚至認為,如果不能擺平中國等於留下最大威脅。但是,印度必須捫心自問:一是能不能擺平中國。二是對中國存在的戒心理出何處,只有消弭這種無謂的杞人憂天心態,走近中國,與中國建立和諧的雙邊關係,達成邊界劃分協議,才是出路。相反,以增加壓力作為解決邊界問題籌碼,無視“和平友好、平等協商、相互尊重、相互諒解”精神,最終只會損害印度利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