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俄關係 更趨穩定務實

http://www.CRNTT.com   2009-06-29 10:44:00  


中俄關係的穩固對國際政治具有重大影響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李勇的文章“中俄關係更趨穩定務實”。作者表示:“中俄兩國構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近代以來在兩國間從未有過的穩定、務實的國家間關係。在當前國際戰略格局進入新一輪戰略動盪期、中俄兩國實力同時迅速回升的大背景下,中俄兩國更加注重從國際戰略層面審視對方,更加注重從未來新的國際戰略格局角度構建兩國關係。”文章内容如下:

  6月17日,中俄建交60周年慶祝大會在俄羅斯國家大劇院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共同出席慶祝大會並分別致辭。

  胡錦濤在慶祝大會上指出:“中俄關係60年的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重要而深刻的啟示:只有相互信任、坦誠相待,才能不斷深化兩國政治關係;只有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在合作中獲得最大收益,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互為支撐,才能有效維護各自根本利益;只有求同存異、友好協商,才能保證兩國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梅德韋傑夫在慶祝大會上說,60年標誌著成熟,標誌著兩國關係達到全新水平。

                  更注重未來發展

  目前中俄兩國構建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近代以來在兩國間從未有過的穩定、務實的國家間關係。中俄兩國在發展國家間關係時基本上排除了意識形態因素,既堅守本國利益,又兼顧對方利益,徹底告別了冷戰期間非友即敵、大起大落、“冷”“熱”不均的“情緒化”、震盪式的雙邊關係。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戰略格局進入新一輪戰略動盪期、中俄兩國實力同時迅速回升的大背景下,中俄兩國更加注重從國際戰略層面審視對方,更加注重從未來新的國際戰略格局角度構建兩國關係。

  冷戰結束、雅爾塔格局瓦解,二戰後逐步形成的以兩極對抗為主要框架的全球戰略穩定也不復存在。經過十餘年的調整,在21世紀之初,國際格局進入了一個戰略穩定期。經過全球各主要戰略力量反覆博弈,“一超多強”的大國關係格局基本形成。

  2008年以來,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霸權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政治、經濟雙重挑戰,美國的戰略能力出現了急劇下滑的態勢,從而帶動國際格局從戰略穩定進入了新一輪的戰略動盪期。

  俄格衝突挑戰美國權威,讓世界感受到了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無奈;華爾街金融危機,更是讓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以美國為首的整個西方世界實力的加速下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金融危機是在被認為市場機制成熟和金融制度健全的世界經濟中心美國爆發的,而不是拉美或東南亞,因此它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直接地觸及了美國是否衰落的敏感神經。現時也使得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對國際關係產生具有格局性影響的意義。

  與以往相比,在這次美國地位是否衰落的爭論中,出現了一個新的用以參照的相對因素,即新興國家的出現與崛起。在本次金融危機中,我們看到很多的論調都是要求新興國家協同行動,共同應對危機,關於全球金融的國際會議從八國集團擴大到二十國集團就說明了這一點。雖然新興國家不大可能藉本次危機而崛起,但至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相對地位無疑是衰落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