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09-07-03 11:20:48  


中國經濟出現回升勢頭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世界經濟,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人民日報刊登記者於春輝述評文章表示,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形勢,是經濟理論界研究分析的熱點課題。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中國經濟形勢作出了判斷和分析,對如何解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文章如下。

         經濟形勢分析及走勢研判

  總體經濟形勢向好。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經濟下滑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經濟出現回升勢頭,但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仍處於困難時期。今年前幾個月的經濟數據喜憂參半,表明擴張性政策尚未完全抵消經濟加速下滑的影響。也有專家認為,雖然經濟增長的嚴峻局面得到緩解,但真正企穩回升、進入持續上升通道仍需時日。還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已經觸底企穩,但可能不是尖底而是平底,也就是經濟發展將呈現U型走勢,可能要經過兩三年盤整後才能重回快速增長的通道。

  外需增長不容樂觀。有專家認為,中國穩定出口的政策措施效應開始顯現,對外出口有望止跌企穩。也有專家認為,中國出口形勢如何,關鍵要看外部市場何時回暖。目前,全球經濟仍處於困難時期,發達國家今年還走不出危機,因而全年出口下降是必然的,但出口下降的幅度不會繼續擴大。預計世界經濟下半年降幅會有所縮小,中國出口負增長的幅度今年下半年將不斷收窄。

  內需開始啟動。從投資需求看,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今年以來投資表現突出,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特別是新開工項目增長快,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牽引力。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期土地開發完成之後,投資對工業及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會表現得更明顯。從消費需求看,一般認為中國消費需求增長仍有很大潛力。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城鎮居民收入增速減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將會使消費增速相應有所降低。但受稅收減免、汽車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刺激政策推動,汽車家電消費等將保持較快增長。房地產的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會得到部分釋放。消費需求基本保持穩定。

  經濟結構趨於優化。從產業結構看,低端工業增長減速,基礎設施、服務業增長加速。高能耗行業增長減速,經濟增長回暖與單位能耗下降並存。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的投資在增加,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整體工業回暖的作用在增強。從區域結構看,以往主要依靠東部地區率先恢復的危機應對模式有所改變,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地區。從收入結構看,國家、企業、個人的分配關係有所改變,城鄉居民收入呈現穩定增長趨勢,這有利於提高居民購買力、擴大消費需求。

  經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及時果斷地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迅速出台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計劃,著力調整內外需結構,把政策的著力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農村和中西部地區需求上,促成了經濟總體形勢的向好。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央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效果已經顯現。財政貨幣政策落實好於預期。貨幣信貸快速增長,通貨膨脹轉為通貨緊縮的跡象有所改觀。有專家測算,如果不採取擴大中央政府投資規模、增值稅轉型、降低行政性收費、提高居民收入等一攬子經濟政策,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僅有5%左右。採取了這些措施後,可拉動全年經濟增長2.6個百分點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