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朝鮮頻射導彈 表演得不償失

http://www.CRNTT.com   2009-07-07 11:56:21  


朝鮮發射導彈似乎成爲“常態”,已難以令人吃驚。
  中評社北京7月7日訊/遼寧社會科學院邊疆研究所所長呂超研究員今天在《環球時報》登出文章“朝鮮頻射導彈的表演得不償失”。文章表示:“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朝鮮以發射7顆導彈的方式向美國‘獻禮’。據稱,當時正值美國駐韓國大使館官邸舉行美國獨立233周年紀念日慶祝宴。雖然朝鮮把自身的安全問題放在首要位置,發展核武器被認為是朝鮮國家的第一要務,但比起實際‘核威懾’來說,朝鮮禮花般頻發導彈更像是一場表演,導致的直接結果,除了刺激日韓發展核武器令東亞局勢緊張之外,就剩下令朝鮮兵困馬乏。”文章内容如下:

  朝鮮頻繁試驗核武器、試射短程乃至中、遠程導彈的目的是多方面的,除去其國內因素的考慮,以加強軍備和提升核威懾力來爭取和平生存空間應是其主要目的之一。美、日、韓針對“朝鮮威脅”而采取的擴充軍備、軍事演習等行動及一系列言論也刺激了朝鮮更加擴展武力的道路。

  然而,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以炫耀武力來謀求生存和和平必定得不償失。2006年6月和今年4月朝鮮進行的兩次核試驗嚴重違背了《聯合國憲章》和有關國際條約,受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朝鮮在國際貿易方面也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除了遭到道義的譴責與經濟制裁,朝鮮在爭取和平生存環境方面不但沒有進展,反而更為緊張、惡化了。另外,頻發據說每枚價值在400萬美元以上的短程導彈對於已經陷入困境的朝鮮經濟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假如朝鮮一意孤行發展核武器,會有怎樣的結果呢?第一,即使傾舉國之力成為“擁核國家”,也會在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監督、制裁下仍被視為“沒有核攻擊能力”的國家。朝鮮的核武器只是用以和美國談判的道具,在事實上達不到“核威懾”的目的。

  第二,維護核軍備對於朝鮮經濟來說是不堪重負的負擔。的確,朝鮮有著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農業基礎,上世紀80年代曾是東北亞人民生活水平較富裕的國家,在2012年建設成強盛國家的規劃也并非空談,但堅持走發展核武器的道路已經令其經濟陷入困境。

  第三,在持續緊張的東北亞環境下朝鮮的核武器開發計劃將成為衆矢之的,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其本身也得不到任何利益。

  目前,六方會談仍是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唯一有效機制。盡管該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但只有在六方會談框架內才能找到解決各方安全關切的辦法。保持東北亞的和平穩定局面也關系到世界的和平穩定局面,朝鮮半島趨向緩和的唯一出路就是有關各方審時度勢,為重啓六方會談進程做出積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