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G2 期待難實現 憂慮不必要

http://www.CRNTT.com   2009-09-15 13:05:41  


中國人多數認為中國屬發展中國家,講G2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
  中評社台北9月15日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賈慶國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G2難實現的期待和不必要的憂慮”。作者認爲:“在中美兩國都沒意願情況下,關於G2討論反映了許多人對中美這兩個‘國家’的不瞭解。他們既沒有充分估計價值理念對於美國人從事國際事務的影響,也沒有充分估計到中國民眾的看法對於中國外交決策的重要性。事實是,除非在極為危險情況下,美國很少超越意識形態行事;除非在不正常時期,中國政府在決策時一般也會充分考慮民眾的意見。”文章内容如下:
 
  近年來,國際上不少人在談論所謂G2或兩國集團問題。G2指的是兩個超級大國在平等基礎上組成“國家”集團,通過合作共同處理國際社會面臨的重要問題。有些人認為G2是為建立中美兩極體制做準備,因此對它頗反感。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圍繞G2的爭論愈演愈烈。 

  在這場爭論中,不少人對G2抱有較高期待,同時也有很多人對G2感到深深憂慮。期待者認為,中美兩國應攜手合作,共同領導國際社會面對各種挑戰,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曾擔任民主黨卡特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布里新斯基,今年一月歐巴馬正式宣示就職前夕,曾發文呼籲中美在全面夥伴關係基礎上構建G2特別關係。 

  文章指出,中美兩國在發展經濟關係的同時,需要在其他問題如中東衝突、削減核武器、反恐、氣候變化等問題加強合作。三月,布希副國務卿、現任世行行長佐利克在其發表名為“經濟復甦需要G2來支撐”論文中,極力主張美中兩國須發揮引導性的合作以解決世界經濟問題。 

  憂慮者多來自傳統強國,他們認為,一旦G2成真,美國將不再重視與他們“國家”的關係,這意味他們將被排除出國際事務核心決策圈,將對他們“國家”乃至世界利益帶來無法估量的負面影響。 

  布希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高級顧問丹尼斯.懷爾德今年四月曾表示,“雖然美中關係的確重要,但如果把美中關係稱為G2,就會深深傷害美國與日本、印度等其他亞洲盟國和友好“國家”的關係。” 

  仔細分析中美G2在可預見將來出現的可能性,我們不難發現,對G2期待也好,憂慮也好,其實都是多餘的。就目前情況而言,G2在可預見的將來出現的可能性不大,中美雙方既沒有意願,也不具備必要條件推動所謂G2。 

  首先,美國沒有意願推動G2。根本上講,大多數美國人內心深處根本沒把中國看作是一個“志同道合”、可長期合作的夥伴。有些美國人把中國看作競爭對手,他們認為,中美兩國關係是霸權“國家”和崛起“國家”間的關係,這種關係的性質是衝突。更多美國人把中國看作是價值觀念上的異己,他們不相信在沒有價值認同情況下,中美兩國能長期合作。此前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情況下,美國也曾爭論過是否邀請中國加入G8,但多數人認為不應這樣做,理由是中國不是一個所謂民主“國家”。 

  是的,中國經濟規模越來越大,中美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中美長期合作對雙方來說越來越重要,但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在缺乏價值理念認同情況下與中國搞G2,既無助維繫美國與盟國的團結和美國利益,也是不可持續的。 

  正如美國外交學會亞洲問題研究部主任伊麗莎白.伊科諾米與該中心研究員亞當.西格爾聯合發表題為《G2幻想》的論文指出,中美兩國在政治體制、價值觀、統治方式等方面存在基本差異,美中兩國圍繞“國家”“主權”、個人人權、經濟制裁、使用軍力等問題的想法也不盡相同,對於整個世界認識也不同,不顧這種差異強行展開合作是不現實的,中美G2不過是缺乏現實基礎的幻想。 

  中國也沒有意願推動G2。從根本上講,大多數中國人從內心深處並不認為中國已經崛起,更不認為中國已崛起到可以領導世界事務,廣泛承擔國際責任的程度了。有些中國人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把美國視為中國和平發展的威脅,認為作為霸權“國家”的美國不可能坐視中國崛起而無所事事。 

  但在更多中國人看來,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國內改革和發展過程仍面臨很多極為嚴峻的問題和挑戰,在這些問題和挑戰沒有得到很好處理和解決前,中國不可能,也不應該過度關注國際問題,特別是在國際上承擔過多的國際責任。兩者都不認為中國應推動G2。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個巴掌拍不響”。在G2問題上,不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問題,而是兩個巴掌都不拍。所以G2對期待者來講是難以實現的期待,對於憂慮著來講則是不必要的憂慮。 

  在中美兩國都沒意願情況下,關於G2討論反映了許多人對中美這兩個“國家”的不瞭解。他們既沒有充分估計價值理念對於美國人從事國際事務的影響,也沒有充分估計到中國民眾的看法對於中國外交決策的重要性。事實是,除非在極為危險情況下,美國很少超越意識形態行事;除非在不正常時期,中國政府在決策時一般也會充分考慮民眾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