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產業升級 決定中國製造業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09-10-10 08:18:59  


中國在制造業不斷複蘇的時候更需要加快產業升級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訊/當人們沉浸在國慶中秋長假的喜悅之時,中國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PIM也如期發布。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4.3%,比上月微升0.3個百分點, 為去年5月以來最高值,這暗示中國製造業活動連續第7個月在擴張。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表示,自今年3月以來至今,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中國製造業PMI指數持續保持在50%以上。東、中、西部PMI指數以及國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等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PMI指數,也表現出相同的趨勢,這表明區域經濟持續回升、企業微觀經濟活力正在不斷增強。若再分行業來觀察, 20個行業中,有15個行業9月高於50%,有3個行業達到60%以上。很顯然,中國行業普遍回升的態勢已基本形成。

  從十七屆四中全會確定繼續實施穩定的經濟發展目標以來,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投資繼續占據著社會投資的主要方面,對經濟發展依然起著巨大的拉動作用。隨著中國製造業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尤其是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振興規劃,為中國的製造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支持。美國經濟預測機構IHS/Global Insight近期預計,2015年之前中國將在實際工業增加值方面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2007年時美國在全球製造業中所占的比重達20%,中國占12%。

  不過,全球最大的規模掩飾不了中國製造業產業的根本性問題。目前,政府支持的經濟增長向企業、居民和市場支持的經濟增長的轉變尚未完成,尤其是在G20國峰會對世界經濟復甦的謹慎態度,說明中國的復甦基礎還會面臨著國際市場的壓力。前不久國務院和發改委等部門對產能過剩的警告,則顯示出中國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過程當中,面臨的結構調整壓力非常巨大,需要加大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

  文章分析,中國沒能從製造業大國蛻變成製造業強國,原因總結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製造企業大多未建立現代科學管理體系,絕大部分企業主要強調生產過程穩定、均衡的大批量生產,忽視生產過程的變化性;重視硬件設施建設,忽視企業組織系統的改善和人員素質的提高;重生產技術,輕管理技術;重視信息化,忽視集成化管理。 

  其二,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開發能力弱,技術結構落後,一些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國內尚不能生產,不得不通過進口來解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