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綠營智庫大揭祕 影響台灣政局?

http://www.CRNTT.com   2009-10-26 00:23:38  


隨著阿扁的倒台,凱達格蘭學校亦風光不再。
 
  專業智庫 提供政策人才

  第三種是專業型智庫,專業型智庫主要指研究課題,必須強調這類智庫不能算“綠營”智庫,只是較具本土色彩,加上其成員曾在綠色執政時被重用。

  (一)、“國策研究院”:前身為1989年由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所資助的“國策中心”,於1998年轉型為“國策院”,“國策中心”前主任、也是“國策院”現任董事長的田弘茂曾在陳水扁2000年當選“總統”後出任扁政府首任“外交部長”,任內著重與美智庫合作,多次赴美拜訪該地負責“閉門會議”的多個重要智庫。前“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羅致政也曾赴“國策研究院”擔任執行長,前台聯主席黃主文、前“新聞局長”黃輝珍曾任正、副院長,是昔日本土陣營最知名智庫。

  張榮發因與扁政府兩岸政策不同而漸行漸遠,該院綠色色彩褪除,目前進駐張榮發基金會買下的前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

  (二)、台灣經濟研究院:早在1976年成立的台經院,是台灣民間最早成立的專業學術機構,由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創辦,首任院長是知名經濟學者蔣碩傑,蔣之後又去創辦由政府撥款成立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經院之所以被視為本土智庫,在於台經院前院長劉泰英為李登輝重用,另一前院長吳榮義則在謝長廷“內閣”出任“行政院副院長”,現任院長洪德生曾是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的財政局長,在扁執政時多次被傳將入閣,但都僅止於傳聞,不過也可看出該院財經人才備受綠營看重。

  (三)、台灣綜合研究院:成立於1994年,研究經費來自過內外公民營單位及政府機構,研究人員碩士以上學歷佔人力結構最主要比例,堪稱目前研究機構中編制最為完整之研究院之一。

  組織分為:董事會、院長室、研究一所、研究二所、研究三所、一個諮詢委員會、行政處、圖書館。以李登輝為榮譽董事長的台綜院,在李當“總統”時受器重,還有負責國際關係與戰略的第四所,與“國安”單位關係密切;日前由前“新聞局長”黃輝珍接任董事長,廢除第四所,朝單純的財經專業智庫發展。 

  街頭運動 傳達台獨理念

  第四種可稱為“運動型智庫”:

  (一)台灣社等社團:台灣北社創立於2001年6月16日,是繼2000年高雄南社、台中中社之後成立,與 2001年9月16日於花蓮成立的東社,合稱台灣四社。四社的成員涵蓋醫生、學者、律師、文化界及企業界之專業人士,共同的理想是打造台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公義進步的現代“國家”,四社可說是運動型智庫的代表。部分成員又以聯盟方式成立“台灣社”,並結合以媒體人為主的“台灣角社”、客家人的“台灣客社”、原住民的“台灣原社”、青年人為主的“台灣青社”,涵蓋了本土各界菁英,透過各種座談、街頭運動,傳達理念。

  (二)、台灣教授學會:和四社一樣為街頭運動常客的“台教會”,為1990年就組成的學術性社團,標榜為政治民主、學術自由、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文化提昇、環境保護奮鬥。前會長蔡丁貴曾擔任扁政府時代的“研考會副主委”、“環保署副署長”。

  (三)“台灣國家聯盟”:“台灣國家聯盟”的前身是李登輝擔任召集人的“手護台灣大聯盟”,去年改組,接續整合本土社團,推動各項“國家”正常化工作,由前“考試院長”姚嘉文擔任召集人。

  這些智庫主要功能是辦活動宣揚“台灣獨立理念”,成員雖多所重壘,但行動力旺盛,可說是知識力與社會力的結合;其“反中”、“反共”意識形態強烈,透過宣傳、組織、訓練,吸納更多人支持台獨。不過獨派也是挺扁最力的一群,幾波的群眾運動,反被外界貼上“挺扁”標籤,這也是這類智庫所面臨的問題。

  獨派陣營對現今民進黨走向多所批判,可能會與扁合作,成立台獨新政黨,到底會不會裂解民進黨,要看年底的縣市長選戰結果與扁是否會放出來而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