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養老保險個人基金這個奶酪需慎動

http://www.CRNTT.com   2009-10-26 11:22:39  


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還需慎重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訊/紅網今天發表評論員王國信的文章“養老保險個人基金這個奶酪需慎動”,作者表示,“養老保險這個奶酪不是不能動,而是要看怎麼動,風險系數有多高?這個安全帶能不能保障筐子里的雞蛋的安全?在沒有稍微成熟的機制的時候,還是要慎重為主,養老保險個人基金畢竟不是炒股”。文章內容如下: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是在完全沒有基金積累和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企業自主支付養老金難以為繼的背景下起步的。這種被動式的改革,悲背上“馬後炮”的包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保障制度幾次大改革無不遭受了公眾嚴厲的質疑。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10月23日說,人保部在確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正在積極地探索一些有效的辦法,包括對國家重點項目的投資,以及部分用於資本市場投資。(10月24日中國網)

  個人帳戶基金及其產生的利息統稱為個人帳戶儲存額,是職工專為自己養老儲蓄一筆養老錢,是職工退休時計算養老金待遇的主要依據之一。這本來是為自己退休之後生活系上了一安全帶,但是現在這樣做等於把安全帶里面系上一筐,里面放上雞蛋,雖然有安全帶,但是誰又能保證萬無一失?一旦雞飛蛋打,那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顯然大家的關注點更在於誰來為損失和風險買單。

  所以人保部此言一出,立即有人模仿斯賓塞。約翰遜說了句簡短的評語:“誰動了我的養老保險個人基金?”反對之情溢於言表。的確,不僅“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這種拿著大家的養老資金搞投資,實在是風險太高。一旦遇上次貸危機這樣的金融泡沫大覆滅,那麼真的是拿著錢打水漂玩兒了。

  那麼養老保險個人基金這個奶酪究竟可不可以動呢?需要知道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中國的養老保險面臨怎樣的境況。在養老保險被動式改革的中國,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地位。由於沒有基金積累,出現了社會保險基金的代際轉移(即用現在在職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支付目前已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

  1995年開始實施的“統帳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運行模式,儘管建立了個人帳戶,但這種寅食卯糧的做法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由於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帳戶基金是合併管理運營的,現收現支。當期徵收的養老保險基金包括個人帳戶基金被用於支付當期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在收不抵支的情況下,個人帳戶變成有名無實的空帳,打印給職工的個人帳戶對帳單成了一紙“白條”。

  據統計,截止去年,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個人帳戶空帳運行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而且估計正在以每年1000億元虧空趨勢擴大。按照目前速度,如果任其發展,到2033年人口老齡化高峰時,當期養老金支付缺口將達到4400多億元,空帳更是高達14萬億元。

  老齡化的加劇使得如何將這個巨大的財政虧空補上成為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因為我們面臨的是既不能加重勞動人口的負擔,還要憑空冒出14萬億來,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如果不能順利做到,那麼個人帳戶基金一旦被統籌基金擠占,必將影響到養老金的按時發放,以及退休職工的生活穩定和社會安定。自然,錢生錢(投資)成為最簡單的方法。

  可見,養老保險這個奶酪不是不能動,而是要看怎麼動,風險系數有多高?這個安全帶能不能保障筐子里的雞蛋的安全?在沒有稍微成熟的機制的時候,還是要慎重為主,養老保險個人基金畢竟不是炒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