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企業走上世界 需要政府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09-12-14 11:59:28  


海外投資并購可以為中國集團公司提供巨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人民日報》今天刊登經濟學家成思危的評論文章“企業如何‘走出去’”,作者表示,“大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肌肉,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併購的成功主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併購的成功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國政府目前對境外投資應當採取‘積極促進、盡力保護、適度監管’的方針。”文章內容如下: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資本流動性增強,資源全球優化配置,企業跨國併購交易增加,國際產業轉移出現新趨勢,中國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額迅速攀升,據統計,2002年至2008年,中國企業的年度對外投資額從27億美元增長到約560億美元,年均增長幅度達到66%。至2008年底,中資企業的境外投資存量達到1840億美元,境外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2008年通過收購、兼並實現的對外投資達到30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約380%,占當年對外投資量的54%。2003年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中國企業進行了437宗海外併購交易,總值達1168億美元。

  進入2009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擴大,全球跨國投資大幅度萎縮,但是2009年1至9月,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仍達到了約330億美元,基本與2008年同期持平。

  大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脊梁,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肌肉,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海外投資併購可以為中國集團公司提供巨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同時也存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這是因為企業併購是一種複雜的高風險企業重組交易行為,需要多種成熟的條件和操作技能才能獲得成功。企業海外併購涉及的環境更複雜,內外部條件更苛刻,因而風險更高。但是機遇總是伴隨著風險,風險也會孕育著機遇。跨國併購將有利於我國企業繞開貿易壁壘、獲取緊缺資源、拓展境外市場、提升管理水平。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把握機遇、知己知彼、穩步推進,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實現企業既定的戰略目標。併購已經成為現階段中國企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有作為、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應該借助國際金融危機涉足海外併購市場,加快國際化經營步伐。我深信,中國一定會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在全球化經營舞台上成長為真正的跨國公司。 

  併購的成功主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對方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相關法律及辦事規則、工會組織及社會結構;同時也要客觀地估計自身的實力和不足,制定各種預案,努力做到“進得去,管得住,退得出”。其次要做到互利共贏,抱著“抄底”的心態去撿便宜短期內可能獲利,但長期多半會深陷泥潭,成為包袱。再次是要根據當地的特點加強管理,切不可照搬國內的一套做法,要盡量緩解併購後的文化衝突;同時要注意培養當地的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逐步實現本土化。最後是要反饋當地的社會,關心當地的發展,不僅要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還應盡力支持當地的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的發展。

  併購的成功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國政府目前對境外投資應當採取“積極促進、盡力保護、適度監管”的方針。為此我有8條建議,即:一、認真研究制定我國境外投資的總體戰略;二、加速完善境外投資立法,建議盡早著手制定“境外投資促進法”;三、利用財政及金融手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跨國經營;四、建立國家境外投資專項基金,用於支持我國企業在境外的合作開發項目;五、設立境外投資促進中心,負責國家境外投資專項基金的運營;六、依靠外交手段促進並保護境外投資;七、改革並規範境外投資的審批制度,應逐步放寬審批標準,簡化審批程序;八、加強並改善對企業境外經營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