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智庫:零九年大陸經濟回顧與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09-12-25 08:57:16  


 
             (五)結語 
   
  大陸經濟快速增長已30年,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已步入“中等收入陷阱”階段,未來高速增長還能保持多長時間,充滿了不確定性。不過歷經這次金融危機可以觀察到,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未來年均增長率有可能降至7%,甚至更低。 
   
  這次金融危機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不只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更是對原有經濟結構與發展方式的衝擊,最突出的是大陸依靠對外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面臨最大考驗。基本上未來大陸出口能否好轉,取決於歐美日等國經濟的復甦和需求的恢復,尤其主要是如果美國的儲蓄率提高,消費降低,將很難再找到替代消費國。 
   
  尤有甚之的是,大陸現階段正面臨資源瓶頸與貿易壁壘,對外貿易摩擦越來越突出,貿易環境在惡化。僅今年前三季度,就有19個國家對中國大陸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102億美元。其中美國更是頻繁對大陸產品採取貿易保護動作,1至9月已發生貿易救濟調查14起,涉及金額58.4億美元,較去年大幅上漲639%,這些對未來大陸的出口都是關鍵的限制因素。 
   
  過去30年大陸都是政府主導經濟增長,目前大陸資源配置的權力主要還是在各級政府的掌控之中,本質上仍然屬於計劃經濟範疇。因此在對外經貿充滿不可控制性的客觀形勢下,對內部結構與資源配置進行調整改革,仍是建構新的經濟增長機制最可能的模式,但是在目前體制下,這種改革不容易出現熊彼特(Schumpeter)式對既有資源配置結構進行根本性調整的“創造性破壞”,在這方面積極推動城鎮化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大陸優先選項。 
   
  就積極推動城鎮化來說,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加速城市化是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方案之一。截至2008年底,大陸的城鎮化率是45.7%,未來仍有很寬廣的發展空間。此次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允許農民工市民化,調整、創新向城市移民的模式。至於城鎮化可能引發的效應,估計如果每年轉變1%的農民的社會身份,將會有2800萬農民進城定居。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 Company)則預測,按照目前大陸城鎮化的發展趨勢,到2025年城鎮化率將達到66%,城鎮人口將超過9億,城鎮化帶來的城市消費增量足以創造相當於2007年德國市場總規模的新市場。如此不僅可以縮減收入分配差距,也可確實提振內需消費。 

  至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希望在重工業之後,發展出對經濟總量帶動大、對結構調整貢獻大、對資本創新能力提升作用強,並有市場需求的新興產業。這類產業目前以具節能的綠色低碳產業為主。截至2009年上半年,大陸單位GDP能耗較2005年基礎降低13%,預計2010年單位GDP能耗將較2005年降低20%,大陸國務院也在今年11月26日表示,2020年大陸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為,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降40%至45%,顯見與這方面有關的產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