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王帥的實話讓社會陷入尷尬與悲哀

http://www.CRNTT.com   2009-12-29 10:24:22  


王帥接受中央電視台訪問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訊/年初,河南青年王帥在網上發了一篇帖子,反映當地政府違法征用土地,損害農民利益的問題。隨後,當地警方以涉嫌誹謗罪將其抓獲並拘留8天。這番遭遇後,王帥下崗,求職又接連碰壁。近日,王帥接受採訪時說,維權成本太高,今後再也不反映問題了。《重慶時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李曉亮的文章“王帥的實話讓社會陷入尷尬與悲哀”,作者表示,“王帥和孫中界、張海超、唐福珍等‘身體維權者’一同入選年度人物。但我們又怎好意思向這些為生活而奔波、為權利而鬥爭,悲情踐行權利運動的維權者致敬和道謝?他們只是出於本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失範強權,是迫不得已不得不為。這不是他們的榮耀,恰是失範的權力的恥辱。”文章內容如下:

  新聞里也有悲情的輪回。重複使悲劇力量得到成倍釋放,也使人更加黯然神傷。比如,靈寶帖案中王帥的悲劇。

  近來,王帥和韓寒、伍皓等人入選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候選人。入選理由:發帖舉報家鄉違法徵地,被警方跨省追捕。其遭遇提醒人們,“網絡監督”與“因言獲罪”只有一紙之隔。王帥以個人抗爭,維護自身權利,為該事件劃上光明的句號。

  冠冕的措辭,難免一廂情願。“光明的句號”,可能只是外界先入為主的看法。因發帖被控“誹謗”而遭抓捕的,王帥並非第一個,也非最後一個。王帥的感受會像輿論期望的那樣積極正面嗎?昨日中青報新聞說,“道歉、撤案、賠償”之後,因“‘跨省追捕’聞名的靈寶帖案似乎該結束了,但王帥認為,事兒還沒完。”可見,“光明的句號”只是美好願望,當事者並不樂觀。

  黑暗是他獨自經受的,其遭受的重壓與苦楚只有自己清楚。舉報後,因對補償不滿意經常有鄉親埋怨王帥,嫌他多事兒;至今他還處下崗失業狀態。8天的關押,像是終極噩夢,反覆咀嚼這些痛楚後,王帥日前接受採訪時說,今後再也不反映問題,甚至不會再舉報。

  這就是被視為個人維權旗幟的王帥的真實感受。“英雄”的標簽,在現實面前,顯出一分殘酷的滑稽。這也是開篇所說的悲情輪回。因為在4月8日中青報“一篇帖子換來被囚八日”的文章中,王帥已表達過這個意思——“這件事確實給我深刻教訓,以後再不敢‘多管閑事’了。”

  若說此言只是重挫後一時激憤之言,那麼經近九個月沉澱,現在王帥的看法依然沒有改觀,就不是說“氣話”這麼簡單了。王帥一句心里話,讓整個社會為之失落,一股莫大的悲涼從這句實話中彌漫開來。王帥置身的現實,並不是另一世界,就是你我處身其中,摸爬滾打以求謀生的社會。人人浸潤其中,又怎能裝作不解其意?

  一個公民只因一個維護自身權益的正常網帖,竟落得如此凄涼境地,此番遭際讓當事者如何泰然處之?若還要在媒體面前因應某種輿論設置需求,強顔扮演一種維權鬥士的虛擬角色,現實意義和價值實在寥寥。且以常情度之,換作任何人也難有如此興致。所以在這個時間節點,王帥這句掏心窩的話,即便顯出“不配合”年度評選的意思,也只是我口說我心,不是打擊輿論積極性。

  記得靈寶帖案剛攪動輿論春水之時,輿論紛紛表示,應給靈寶幹部上堂普法課,誹謗罪是自訴而非公訴,領導們是法盲。回頭想想,這或許徒顯天真和多情。笑傲官場者,沒有低能兒,只有深諳潛規則的高手。看看官場小說《滄浪之水》里的池大為和《蒼黃》里的李濟運,看看他們如何“在其位謀其政說其話”。就能理解“稷山文案”、“志丹短信案”、“高唐網案”、“孟州書案”、“西豐進京抓記者案”中,涉事領導並非無知而是無畏。不是有知者無畏,而是有權者無畏。

  只要類似的上不了台面的規則,不被卸載,那麼一兩個如王帥般的被民間視為英雄的挑戰者,注定難成先鋒先驅,多是慘烈地淪為“先烈”。中青報曾有調查顯示,改革開放30年評出的10個反腐名人9個遭到報復。很多人後悔:“假如時光倒流,決不會再做蠢事(舉報)!”

  索爾仁尼琴說,“一句真話的重量比整個世界還要重”。同理,一句人們不願承認的實話的分量自然也能讓世界失重。這正是王帥一句話,讓我們整個社會感到莫名尷尬與悲哀的現實語境。不亦悲乎!王帥和孫中界、張海超、唐福珍等“身體維權者”一同入選年度人物。但我們又怎好意思向這些為生活而奔波、為權利而鬥爭,悲情踐行權利運動的維權者致敬和道謝?他們只是出於本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失範強權,是迫不得已不得不為。這不是他們的榮耀,恰是失範的權力的恥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