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樓脆脆到樓歪歪 誰解公衆維權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09-08-20 11:06:23  


“校園春天”的6、7號住宅樓已經擠成“一綫天”
  中評社北京8月20日訊/7月,四川成都某小區兩棟距離很近的樓房在一場雨後居然傾斜靠在了一起,因缺乏現成的解決方案,對這起被網友稱為成都“樓歪歪”的事件,雙方只能一步步摸索出路。《中國青年報》今天刊登評論員陳方的文章“從樓脆脆到樓歪歪,誰破解公衆維權困境”,作者認為,“從上海‘樓脆脆’到成都‘樓歪歪’,公衆見識了中國房產開發商們生產出的這些極端產品,更領略和體會了業主們維權的艱辛和苦澀——關於鑒定機構的選擇,他們很少能占到主動,而責任方推薦的鑒定機構,很難逃脫與責任方利益糾結的嫌疑”。文章內容如下:

  前有上海“樓脆脆”,現有成都“樓歪歪”,樓房的安全問題再一次牽動著公衆的目光。

  7月中旬的一場大雨後,四川成都“校園春天”小區原來距離就很近的兩棟樓房居然微微傾斜,靠在了一起。業主稱肇事者是隔壁小區“德馨苑”,因為開挖基坑,影響了“校園春天”小區樓房的穩定性。圍繞樓房傾斜原因的鑒定和經濟補償兩個焦點,“德馨苑”的開發商和“校園春天”的業主分歧明顯。由於缺乏現成的解決方案,對這起被網友稱為成都“樓歪歪”的事件,雙方只能一步步摸索出路。

  事發後,“德馨苑”項目施工方曾經委托西南勘察院對此進行安全鑒定,可惜鑒定結果並沒有認定“德馨苑”方責任的大小,反而認為主要是“校園春天”小區自己沒有把排水工作做到位。之後,業主又與“德馨苑”方進行了N次“會談”,但談判結果並不容易。業主們目前所能做的,是阻止“德馨苑”方進一步施工,以拖延其工期增加其損失為自己添加博弈的砝碼。但這些維權手段畢竟都是權宜之計,“樓歪歪”能否被妥善安置,業主們直接或間接的損失能否如願獲得補償,結果未必樂觀。

  有前車之鑒。上海“樓脆脆”的倒下曾震驚全國,按說,業主們借助其巨大的負面影響來為自己維權,不失為一種很現實的策略。可事實上,原地重建的訴求被開發商拒絕,獲取懲罰性賠償的請求也被相關部門忽視,即便是他們拿出了“殺手鐧”——到市政府門前“散步”,贏來的也只是“一次讓市級政府面對面地了解業主的訴求”的機會而已(《南方周末》8月6日)。“樓脆脆”被拆除時,部分業主身穿自發統一印制了抗議口號的T恤到現場“保護證據”,但最後房屋的屍體還是化為烏有。

  從上海“樓脆脆”到成都“樓歪歪”,公衆見識了中國房產開發商們生產出的這些極端產品,更領略和體會了業主們維權的艱辛和苦澀——關於鑒定機構的選擇,他們很少能占到主動,而責任方推薦的鑒定機構,很難逃脫與責任方利益糾結的嫌疑;關於對責任方懲罰性賠償的獲取,法律上又存在無數盲區。在維權的艱難訴求中,業主們唯一依靠的似乎只有輿論,輿論並不是一塊永不融化的堅冰,在極端個案觸發的時候,媒體傾注熱情關注,但走馬觀花的新聞議題,恐怕不及深入又已匆匆路過。

  無論是“樓脆脆”還是“樓歪歪”,它們終歸還有吸引媒體眼球的能量。對於那些更多遠離媒體視野的房屋質量問題,業主們恐怕只能自認倒黴。因為現今相關部門制定的房屋質量標准偏低,只要不影響整體使用,許多有瑕疵的房子會被認為是合格的。所以,盡管近幾年房屋投訴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但勝訴的成功率極低。

  誰都知道房子不是普通商品,對於安分守己的公衆來講,所有的積蓄都貢獻給了房子,每個月的房貸幾乎花完了所有的工資。如果它是一份稱心的商品,我們願意承受這份甜蜜的負擔,可一旦它出了問題呢?我們會不會有天塌的感覺?更可怕的是,出了問題受了損失,我們還只能像困獸一樣掙扎在一張網中,不知該如何衝出去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