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70篇學術論文造假事件揭示驚人內幕 

http://www.CRNTT.com   2010-01-06 10:25:35  


 
  據知情人透露,萬繼抗提到的“利”,其動力可能源自2006年1月1日起執行的《井岡山學院科研工作獎勵辦法(試行)》。這一獎勵辦法規定,在《科學》、《自然》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獎勵10萬元;在該校規定的A類學術刊物上發表一篇學術論文獎勵3000元,B類獎勵2000元,C類獎勵1000元。 

  此外,辦法還規定,凡當年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或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檢索的光盤版提供的國際權威檢索刊物收錄的學術論文,附加獎勵按下列標準執行:SCI(科學引文索引)每篇5000元,EI(工程索引)每篇4000元,SCIE(擴展的科學引文索引)每篇4000元,ISTP(科學技術會議錄索引)每篇4000元,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每篇4000元,A&HCI(人文藝術科學引文索引)每篇4000元。凡論文在其他國外檢索文獻上收錄的,附加獎勵1000元(含網絡版)。上述所獎勵的學術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該校教職工或學生,且該校為第一署名單位。 

  鐘華正是因其兩三年間的“豐碩成果”而獲得獎金3.2萬元。井岡山大學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三年來鐘華和劉濤因發表論文數量過大,曾經引起部分同事和該校科研處的懷疑,但學校未予深查和追究。 

  井岡山大學兩位教師論文造假事件被披露後,一位曾經在《晶體學報》E卷發表過論文的在讀博士生向記者坦陳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其實我們也不想‘為發表論文而發表’,但有什麼辦法呢?現在的學術評價體系,逼得你必須這樣。我所在的學校對博士畢業的最低要求是必須有兩篇SCI文章、一篇核心期刊論文,而且必須是實驗型的。就是這些‘硬指標’,讓不少人挖空心思琢磨一些‘抄近道’的方法。” 

  “升級”背後暴露監管機制嚴重缺失 

  學術界,特別是高校,一直被人們譽為“象牙塔”,幾乎是公眾心目中唯一的一片淨土。然而,純潔的“象牙塔”裡卻不斷有論文造假、權學交易等學術不端事件爆出。 

  “學術造假事件愈演愈烈,而且呈現出‘升級’的特征,說明目前的學術環境比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誘惑面前心態失衡,而某些監管制度的嚴重缺失,也為他們打開了方便之門。”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教授李雲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以前有些高校為了保護自己的教師,採取包庇、縱容、不追究責任等方式,對造假行為極力‘護短’,這在客觀上也造成了目前學術造假行為的不斷升級。此外,相關制度和處罰標準的缺乏,也導致不少造假事件不了了之。”李雲龍認為。 

  有學者指出,學術造假至少產生了四大危害:阻礙國家學術事業的發展;妨礙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危害社會風氣;損害我國的國際學術形象。對待學術造假,最可怕的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處理態度。而從現在對學術造假的處理情況來看,並沒有嚴格的法律制裁,這實際上是在為造假者或者未來的造假者“前僕後繼”打氣。 

  “如果一種不良現象泛濫成災,那就是系統性的體制問題了。”著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曾公開表示,學術造假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前官本位的科研體制和只看數量不看質量的評估機制。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相應地建立起監督和處罰機制,並對科研體制和評估機制進行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