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大陸採購團的政經效應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0-01-06 11:04:19  


大陸大量入台採購,無疑扶助了台灣經濟。
  中評社台北1月6日訊/《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周信佑的文章“大陸採購團的政經效應分析”。作者表示:“採買熱潮也可以增加彼此的互信,建立共同的規範。超越商品通有運無的基本貿易後,進而可以衍生出企業彼此參股的興趣及相互投資的熱情,更進一步推升兩岸的經貿合作層次,讓兩岸朝更制度化的方向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過去兩岸企業長期缺乏彼此的了解,也無制度性的規範,因此面臨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這些障礙無疑增加了相互溝通的風險,也阻礙了長期、大規模的相互投資。然自2000年以來,台灣出口至香港及大陸地區的貿易往來也開始顯著上升,金額由863億元迅速攀升至2,663億元,成長幅度高達208%,較同期間台灣總出口值成長率69.2%還高出許多,且根據大陸官方統計,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項目已逾4萬項,累計投資金額超過美金1,000億元。 

  大陸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高經濟成長,國家除了將財政資源用於大陸內部經濟發展,也擴大國際市場投資,包括收購房地產、工廠,及能源、礦產等。現在還可對其他經濟市場進行大規模的民生採購。這無疑是宣告大陸未來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 

  台灣製造業大多以代工為主體,前一陣子因全球性的金融海嘯來襲,全球消費市場衰退,面臨訂單需求減少,產能與人力資源過剩,苦思如何拓展國際市場的時候,去(98)年第三次江陳會後,大陸政府即表明將要擴大對台採購,雖未立見實質的大效益,但對經濟發展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預期在兩岸貿易進程持續改善,關稅、投資限制等條件更加放寬後,未來大陸採購團赴台的次數與規模,想必是有增無減。有了大陸廣大市場作後盾,未來台灣的製造業者就能結合大陸廣大的內需市場,進行兩岸供應鏈互補,台灣可藉由大陸市場占有率的擴大,轉移對歐美市場的倚賴,維繫整體經濟成長動力,提振台灣就業市場,也可以在大陸市場練兵,開創自我品牌,研發更新鮮、更高檔的產品,不再只是做代工,賺取微薄的利潤為人作嫁;大陸亦可藉由台灣技術提升產品品質,並透過規模採購降低原物料成本。 

  或許有人會質疑,大陸去(98)年5到12月分別有來自中國四川、南京、廣西、江蘇等地的採購團來台採購,採購金額也只是勉強達百億美元,台灣投資大陸金額超過千億,兩岸還是不對等;甚至整體而言,大陸一年來投資台灣的金額也沒有想像中的多。然而這是歷史的共業。二十多年來,兩岸投資關係只是單行道,只有台商可赴大陸投資。現在陸資來台,才剛開始,這些大陸採購團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還會有來自不同產業、不同區域的採購團會來到台灣採買。 

  台灣該憂慮的是,如何適應大陸採購的特色,並且維持自身的優勢,來爭取更多的長期訂單,防止這些訂單流向虎視眈眈準備搶食大陸訂單這塊大餅且與台灣產品同質性高的韓國與日本等其他國家。採買熱潮也可以增加彼此的互信,建立共同的規範。超越商品通有運無的基本貿易後,進而可以衍生出企業彼此參股的興趣及相互投資的熱情,更進一步推升兩岸的經貿合作層次,讓兩岸朝更制度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