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加一正式啟動 台灣時不我待

http://www.CRNTT.com   2010-01-06 11:18:02  


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啓動,將對區域經濟包括台灣經濟產生深刻影響。
  中評社台北1月6日訊/《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67期的文章“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分析“十加一”正式啟動後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包括對台灣的影響。文章內容如下: 
 
    (一)相關情況 
   
  中國大陸—東協(ASEAN)“自由貿易區”(十加一)於2010年1月1日正式啟動,此一貿易區面積覆蓋1,300萬平方公里,有19億人口、接近6兆美元G D P、4.5兆美元貿易總額,為發展中國家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是繼歐洲和北美自由貿易區之後的第三大自由貿易區。 

  依自由貿易區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准入條件,從而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精神,此一自由貿易區啟動後,大陸與東協雙方約有7,000種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其中大陸和東協6個老成員國汶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之間,將有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大陸對東協平均關稅將從9.8%降到0.1%;東協6個老成員國對大陸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低到0.6%。而東協4個新成員國越南、(寮國)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將在2015年實現90%零關稅的目標。另在服務貿易方面,雙方也將實質性地開放彼此的市場;投資方面,雙方致力建立一個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雙向投資體制。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使市場形成充分競爭,使雙方民眾可以享受更低的消費價格、更多的選擇,在醫療、教育和旅遊等方面也擁有更多元優惠的機會。 
   
  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構始於2000年,當時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新加坡首次提出此一構想,2002年11月雙方簽訂“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2005年7月1日實施“貨物貿易協議”,調降部分關稅,2007年達成商品及服務貿易協定,2009年4月,大陸宣布設立總規模100億美元的投資合作基金與向東協國家提供150億美元信貸,2009年8月,雙方簽署“投資協議”。從提議到建成啟動,前後歷時近十年。 
   
  關於雙方的未來發展,大陸倡議制訂2011年至2015年落實大陸與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推動雙方關係邁上新台階,經濟之外,還包括政治、安全、民生、衛生、氣候變化、環境、文化、體育等各個方面,顯見中國大陸與東協之間的未來關係發展將是全面的。 

                 (二)研析意見 
   
  1、全球自由貿易區發展趨勢方興 
  
  在全球化趨勢下,區域合作已經成為各國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式。根據世貿組織2009年11月公布的一項數據,包括自由貿易協定在內的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9年10月,向WTO通報、仍然生效的區域貿易安排達到186個。而據WTO估計,未通報和正在談判中的區域貿易安排數量各在100個左右。其中中國大陸已與五大洲的31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4個自由貿易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8個,其中已實施的有7個。由於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是金融危機後第一個成立的自由貿易區,這樣一個完全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模式,能為雙方帶來那些機遇,是否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都備受矚目。 
   
  2、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政治效應 
   
  從國際政治角度分析,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成立,有助於化解東協各國對中共的疑慮,過去東協諸國擔心中共以大欺小,實行霸權政策,在此之後,將會降低對“中國威脅論”憂慮。中共在改善與東協諸國的政治關係後,可以東出太平洋,西進印度洋,有利於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和海洋空間的開拓。相對的,大陸與東協關係的加深甚至成為此區主導角色之後,影響了亞洲乃至世界的外交格局,不僅日、韓積極加入,美國也在2009年7月宣布重返亞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