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石油外交的國際戰略背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3:44:12  


 
  中國石油外交新方向

  從中國石油外交的歷史和現實情況看,中國石油外交可能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近年來中國石油外交已經由比較突出政治外交和大國外交,逐漸轉向政治與經濟相結合,外交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方向發展。中國石油外交已經為確保我國石油供應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是,中國石油外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高層推動。相比之下,多元外交特點不突出。特別是針對資源國和專題需求,針對民間需求的外交活動有待深入研究和發展。許多國際民間外交活動和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在中國找不到對應的交流對象和場合。

  三是,雙邊合作和雙邊石油外交突出,而多邊外交相對滯後。在許多地區和國際組織和場合,中國的石油外交聲音比較弱。這導致我國在多邊場合和關係上難以發揮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的作用,隨著油氣問題逐步地區化和全球化,今後將更為重要。

  以上特點既表現了石油外交的發展和特點,也暗示了諸多不適應性。為此,今後的石油外交需要更加強調綜合外交、多邊外交和社會外交。

  綜合外交或多元外交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國家、企業、民間,官方和非官方等多個利益層面,是現實對外活動的一個真實體現。為了積極參與全球能源合作和大分工過程,必須形成一個大的綜合和多元的外交體系。目前,中國的石油外交主要依靠政府、元首、雙邊關係,而民間、企業、多邊外交比較弱。中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外交體系和經驗,制定一套綜合外交的體系,在確保國家石油供應安全與地區和國際油氣合作方面發揮綜合作用。

  公司外交是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很多石油項目確實要靠國家來推動。將來,我國的企業逐步國際化,成為國際性石油公司必然需要發揮與國際公司相應的外交作用。很多跨國石油公司在這方面的角色和作用非常突出,而對中國的石油公司來說還是一個新的問題。應該說,在這些方面中國可能缺乏傳統繼承,基礎比較弱,體制上也不配套。非國家行為體(如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在外交體系中如何定位和發揮作用,應該成為今後石油外交的新課題。

  多邊外交是當今社會各國外交活動的重要方面。因為許多國際能源合作項目已經成為跨地區的合作,甚至全球的合作問題。因此,地區性和國際性的能源機構和活動非常活躍。諸如地區和全球性資源治理問題只能在國際能源合作框架中去探討交流和對話。而且不管中國的意願如何,許多國家已經把中國參與世界油氣資源合作,包括在非洲和南美等地區的油氣合作放到國際組織和諸多地區性和國際平台中討論。因此,絕不是雙邊的問題。中國不能忽視這一事實,相反,只能積極地參與多邊的合作體系中去。這涉及到與一系列國際性和地區性組織的合作與對話,如國際能源署(IE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八國集團以及有關地區性組織的合作,甚至包括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如采掘業透明度舉措(EITI)的原則也將對中國的國際油氣合作的國際環境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中國在非洲地區的資源開發確實涉及到地方經濟利益、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也涉及到與當地政府合作的透明度問題。我們既要與代表這個國家的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也要取得當地政府和社會的認可。盡量採取本地區和國際通行的規則。在合作中確實要強調雙贏互利,更讓民眾獲益,切實幫助資源國發展經濟。這是雙邊問題,也是多邊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