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摩托車返鄉大軍 一道辛酸的風景

http://www.CRNTT.com   2010-02-10 11:05:45  


 
  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恥辱,要比讓一個龐大群體失去體溫更值得鄙薄。這種體溫剝奪,不過就來自鄉愁時那一張回家的薄薄車票。“票貴、票難買”,這就是選擇騎摩托車返鄉的最大動因。沒有誰會把這樣的千裡走單騎視為生命探險之旅,這種絕決果敢的行為也沒有任何詩意,只有無奈與悲情。他們綿長而沉重的背影,是一種濃重的社會隱喻。在路上的轉型期中國社會,必須真正給予弱勢群體充足體溫,不讓他們在苦澀而寒冷的回家路上孤獨迷茫。

  春運不應是中國社會管理的一種死結,不論從國家資源配置與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公共管理運行的技術與能力的向度,中國式春運的長久存在,都是無比荒謬絕倫的事。一票難求,過度擁擠,黃牛猖獗,服務縮水,盜賊橫行,這一切公共管理難題的最終落點,就是利益博弈的複雜糾葛。其中,政府與權力部門不願還利於民、還權於民,恰恰就是春運剝奪無數回家旅客身上體溫的最大肇因。
  
  “心之安處是故鄉”,這對無數漂泊的人們來說,不過是聊以自慰而已。在內心,把故鄉變成異鄉,把異鄉變成故鄉,其實是一種永恒的悖論。特別是在春節這樣承載著厚重傳統文化的時間節點上,回家過年對無數人來說就是一種生命信仰。誰也沒有力量阻止這種文化信仰的力量,對於公共管理而言,讓思歸的人們能夠最迅速、便易、安全地回家,將是永遠無法繞行的選擇。這實際意味著,春運考驗的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公共運轉能力,更是一個國家的倫理品質情況。

  而10萬“摩托車返鄉大軍”這種令人憂心又憂傷的風景,其實交付了一份尷尬的答案。讓龐大群體失去體溫是一件殘忍的事。沒有溫暖,就沒有信賴,人與人也難以彼此心動,只會無限趨向於冷漠與麻木。那麼,現在到底如何為已經失去太多體溫的群體注入新的溫暖,不讓徹底的冰涼濡染更多的人心,則是迫切而嚴峻的現實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