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公共資源均等 化解城市化困境的根本

http://www.CRNTT.com   2010-02-21 08:54:39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新京報》報道,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宣布提前啟動外來農民工就業監測及服務。據統計,去年第四季度北京勞動力市場簡單體力勞動人員、治安保衛人員最為“稀缺”。又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近年來的城鎮化導致人口流動出現“盆地效應”,大城市人口嚴重“超載”,給城市的管理與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由此伴生的一系列問題如流動人口管理、戶籍制度、城鄉結合部等也逐步成為中國城市管理與發展的新課題甚至新難題,處置不當,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點、激發點。針對大城市人口的增長及其負面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惟英教授建議採取措施限制外地戶籍人口流入大城市,“通過政府政策控制人口規模,非常必要”。

  紅網刊登時評人諶毅兵文章表示,城市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已經不需作過多的考證,城市化(含城鎮化)的發展戰略也已納入國家的整體戰略之一。在國家和地區發展戰略之外,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人口流動也因經濟、社會的發展而呈現不可逆轉的趨勢和規律。因此,“通過政府政策控制人口規模”,既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不符合城鎮化戰略的要求,更與現實發展相悖。現在需要的是,理順城市發展對人口增長的需要與人口容量極限的矛盾、社會發展與人口流動的矛盾,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地區協調發展。重點是,以公共資源的均等化投放,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促進大城市“問題”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文章稱,可以理解少數城市對於“人口”問題的難處和考慮,也理解過多人口對於一個城市方方面面的巨大影響。人口及圍繞人口流動而產生的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不是單個城市的職責和問題,而是國家層面的事情。在戶籍制度仍然主導國家尤其是地方和城市關於人口有關的社會事務的背景下,“內外有別”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現象。打破這種差別是單個城市的義務,但更是國家層面的義務。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