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應正視對“23歲副局長”的質疑

http://www.CRNTT.com   2010-02-22 08:57:12  


 
  這裡面包含著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在很多“程序正義”,其實是有程序,卻沒正義。就拿新泰市這些“80後副局長”來說,官方回應也言之鑿鑿地表示“提拔的程序符合相關規定”,即這些官員是通過相關考試實現晉升的。但是,作為程序的考試,本身是否有貓膩,公眾恐怕就不得而知了。不獨是考試,現在有很多的程序設置,越來越像走過場。

  比如,此次新泰的那位“23歲副局長”,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探尋之處。這位叫做王然的年輕人,擬任新泰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此次她參加考試的成績為筆試64.83分、面試86.00分、綜合75.41分。而就在2008年,她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成績為筆試52.8分、面試79.2 分、綜合64.88。不難發現,她在這兩次考試中的面試成績,都是遠遠高於筆試成績。聯想起坊間關於公務員考試“筆試憑本事,面試靠人情”的流行說法,人們自然會懷疑,這樣的“程序”到底有沒有暗箱操作,到底能否具備絕對的正義。更何況,這種“程序正義”,並不是貫穿始終的,比如,一年之內從普通公務員“ 飛奔”到副局長,就不符合幹部任免制度的相關程序正義。

  總是把“有程序”就當作“有正義”,這實際上是一件很悲哀的事。現在的問題是,公眾很難從這樣的悲哀中走出來,因為圍繞著“程序” 兩個字設計的制度方案,在現實中太複雜了,要想把相關問題都拿到桌面上進行抽絲剝繭地分析梳理,絕對是一項無比浩大的工程。現在網友懷疑“80後集體登上政壇”背後存在問題,就必須去挑戰公務員考試制度本身的積弊,而圍繞公務員考試,又有太多的繁雜程序值得剖析。這樣一來,自然就很容易掉進分析問題的另一種“錢穆制度陷阱”——— 不斷地去拿一個制度解釋另外一個制度存在的問題,結果越扯越不清楚。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人們會越來越相信常識判斷。有人說,“在公共事務上面,種種關於‘本質’和‘深度’的空洞玄說不只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有時還會塑造出更難疏解的偶像與幻覺”。在我看來,那種“有程序,沒正義”的規則制度,就正在為公眾判斷公共事件製造出許多麻煩與幻象。那麼,現在就必須正視網友對“23歲副局長”質疑的普遍常識。(華商網-華商報,作者:單士兵)

應公開新泰80後副局長們的家庭背景

  今年2月初,山東新泰市新提拔6名副局長、1名法院副院長,7人中有6人是80後,最年輕的只有23歲。擬任公示被貼在了網上,立即成為眾多網友議論的焦點。網友們從選拔程序、任用資格、經驗能力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提出質疑和猜測。新泰市委組織部一位負責人回應稱,這次領導幹部的提拔符合相關規定。

  領導幹部掌握權力,權力應對公眾負責,人們對權力的轉移和傳遞過程提出質疑和猜測,實屬正常。然而,新泰有關方面的回應過於簡單,符合程序和規定並不能消解諸種疑慮,也不表示能夠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