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個普通日本人心中的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03-02 10:57:53  


資料圖片:駐大阪總領館舉行國慶60周年招待會。
  中評社北京3月2日訊/熟悉中國業務的基金公司老板津上認為,日本在過去一百多年時間內,國力大大超越了中國,只能從較高的地方俯視中國,看不到崛起後的中國對日本具有的現實意義。除非中國的經濟規模達到與美國一樣,在數倍於日本以後,日本才能把俯視改成為一種仰視。“但是,我心中期待的是一種平等,一種冷靜對待中國的態度,這個在日本那裡實現起來很難很難。”此間《經濟觀察報》今天登載陳言文章“一個普通日本人心中的中國 從輿論到現實”,內容如下:

  田邊退休以前在東京的一家中等規模的私營企業工作。他本能地從不斷減少的訂單,覺察出一個工業化的中國出現以後,日本中小企業能享受的機會十分有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五大報中,他更喜歡閱讀主張與中國對峙的《產經新聞》。退休以後,也並不去訂閱,而是每天去車站或者便利店購買《產經新聞》回家閱讀。

  通過閱讀《產經新聞》,在田邊的記憶裡,中國經濟應該已經崩潰了不知多少回了,或者是中國社會的動蕩,讓日本企業在中國遍嘗艱辛,大量退出。田邊希望真的有一天能重新回到上個世紀70年代或者是80年代,那時日本一國的經濟規模幾倍於中國,日本在向世界第一進軍,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後來就不行了,他感覺是大量企業到中國辦廠後,日本的生活明顯缺少了繼續上升的勁頭。《產經新聞》那些唱衰中國經濟的文章,很容易被田邊這樣在中小企業中工作的人接受。

  沒有想到,田邊的兒子這些年也被派到了中國,而且是帶兒媳一同去了北京。有了孫子以後,老伴一定要到北京去照顧,田邊只得和老伴一同來到了他內心厭惡的中國,來到《產經新聞》報道的“危機四伏”的北京。

  推小孫子的嬰兒車外出時,田邊從來都是手不離車。因為媒體大量報道過中國發生的販賣嬰兒的事件。有時候一些不認識的中年婦女會過來給孩子掩一下被子,田邊非常緊張,覺得是要來偷孩子。又有時會有幾名婦女圍過來說了很多很多的話,田邊一句不懂,但從她們的笑臉和語音上,能聽出來是在誇贊他的小孫子。在北京的普通公園裡,田邊從未遇到過任何讓他感到危險的事,反而覺得在日本就是有再大的困難,如果自己不說的話,絕對不會有人來主動幫忙的。日本的冰冷和這裡溫暖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