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發展經濟 亦需要精神寄托

http://www.CRNTT.com   2010-03-07 11:34:56  


 
                        發展之餘需要平衡

  看來人間不會有永遠樂土,亦很難有真正樂土。香港沙田的蝴蝶谷已見不到蝴蝶,北角的賽西湖大廈是建築於填平了的賽西湖上面。

  香港需要發展經濟,經濟要逐漸發展,社會在蛻變,環境亦有變,生活更須改變,香港人需要一些付出,才得以獲取一些報酬。問題只在如何維持平衡,進行一些補救,最後完成一次更新。

  高樓、噪音與污染,是都市化的惡果。禁止屏風樓出現,多建隔聲牆,減少貧富差距,多造綠化區,會起到平衡作用。此外,徹底搞好治安,才可補救社會的不足,改善經濟,壓抑物價,提倡人人平等,自我約束,才是更新的力量。

  香港自稱活力之都,活力不應只限於經濟的發展,還應包括文化內涵、精神寄託。今日港人生活雖然大致富足,但有朋友仍然懷念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日子,原因是那時充滿革命熱情,精神有所寄託,可補物質之不足。

  不丹可說是“隱士”,大溪地是“浪人”,萬雅都是“淨土”,三者都不是香港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可能因為不想經濟下滑。也許在河套區,或者在離島,發展低密度、無車聲、夠綠化,又有一定設施的社區,重現香港五十年前的面貌,應該可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