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哪個新興市場明天會更好

http://www.CRNTT.com   2010-03-10 11:08:57  


 
  上述提示,可能為我們在本欄上篇提及必備的“非學”功夫做了一些引導。經濟生產是人類的信念活動,人一定是依循某類觀念來指導物質生產活動的。上述提示也為今天要談的做了些鋪墊。美國證券市場獨大的風光已經不再,麇集在美國股市的資金遲早將移出,投向其他市場,這是昨天已發生的事,已逐漸為人們所認識。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哪些市場明天會更好?

  一個有著高度共識的認知是,新興市場將成為資金流入的目的地。若以經濟實力和發展趨勢來計算,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占全球的份額應從目前的6%躍升為13%。然而在方向上,是投向巴西還是投向中國,眼光和判斷卻大不相同。上期引述的投資大師格羅斯和格蘭桑及其分別創立的PIMCO(管理著10001億資產)和GMO(管理的總資產有1020億),正好是兩種不同判斷的代表:PIMCO主張投往亞洲,而GMO則主張投往拉美。

  GMO一派判斷的依據是, 亞洲新興市場的股價平均水平已高漲,市盈率過高(或收益率過低),相比之下,巴西等拉美國家的業績要好許多(甚至被認為好出有三倍之多)。PIMCO的判斷,則是根據兩地人民不同的投資意願,亞洲新興經濟體在利用信貸來經營的意識,以及金融系統的配套和金融工具的支持相對要強許多,形成和創造出來的流動性是拉美民眾所不能比擬的,即便市盈率(即P/E值)相對較高,投資回報的期望當然會更高。例如,依據大摩的新興股市指數,去年中國股市P/E的平均值達到了31,高出S&P500的50%,而巴西的P/E平均值才14。

  筆者認同PIMCO的判斷。作為中國人,我容易產生偏愛,或者更熟悉亞洲市場,或許都有影響,不過我還是認為,有更站得住腳的理由。

  一個經典案例,是美國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房地產開發。受著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美國經濟表現出奇的好,以紐約市為首的美國東部金融資本決定大舉進擊,開發方興未艾的兩岸房地產。戰略判斷的焦點是,哪一邊更有前景: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的加利福尼亞還是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的佛羅裡達?30年後(1980年代中期)的業績盤點,結果非常清楚,投往加州的資本賺得盆滿鉢滿,而投往佛州的幾乎全軍皆沒。此後的20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兩者的差距更是有增無減。什麼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