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樊綱:經濟不景氣至少三到四年的時間

http://www.CRNTT.com   2009-05-06 09:44:15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
  中評社北京5月6日訊/南方新聞網今天登載文章“樊綱:危機就在那裡,你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我的基本判斷是,世界經濟不景氣至少三到四年的時間。全文如下:

見底不一定到底 

  世界經濟危機的情況,應該區分兩種波動,一個是金融危機,一個是實體經濟的危機。 

  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應該已經見底。見底是什麼含義呢?我已經看見底在哪裡——不一定已經到了底,但是我知道那個底在什麼地方。也就是說,金融的窟窿在什麼地方,金融的窟窿大概有多大,基本是知道的。不會再有像去年雷曼兄弟、不會再有像前一段日子的AIG、花旗出現讓人措手不及的感覺,我覺得那個時期已經過去了。還有就是東歐的問題有多大,大家基本也都知道。一旦你知道了就會採取措施、採取防範,就不會引起大的振蕩。 

  也許還有一些窟窿沒有看清楚,比如說美國商業地產、信用卡等等還有一些窟窿沒有曝出來,但是這個規模基本上已經知道了。一些大的商業銀行壞帳剝離出去,剩下的業務、好的業務、運行的業務有多少,都知道了,不好的業務剝離出來有多少,大家都知道了。政府根據已經知道的數據相應地制定一些救助計劃、一些防範措施。這個意義上咱們是見底了。至於什麼時候清理完?什麼時候信貸萎縮能夠消除?大家什麼時候能夠正常貸款?還不知道。 

  我想就金融而言,金融危機走過百分之六七十,不等於實體經濟走過了百分之六七十。 

世界經濟不景氣至少三到四年 

  實體經濟現在在什麼狀況?今天早上奧巴馬在白宮召集經濟顧問開會,說美國最近有一點好跡象,但是他說仍然非常的脆弱,仍然不確定是不是現在就復甦了。 

  最樂觀的說法,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調整下,美國經濟今年四季度就可以出現正增長,明年就可以出現復甦。我不太相信美國今年四季度就可以恢復正增長。 

  我個人認為,就世界經濟而言,就美國、歐洲、日本等中心國家而言,經濟衰退不能說剛剛開始,也還處在早期階段。早期階段什麼意思?大規模的解雇還遠遠沒有完成、大規模的工廠關閉還正在進行當中,還遠遠沒有結束。

  現在美國失業跟中國失業有一個大的差別,中國迄今為止失業基本是低端人群,民工、打工仔,高端基本沒有失業。而美國這一次是高端失業,是華爾街精英們,是過去掙錢最多的、購買力最多的這個群體失業——你想想這個後果。中心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已經低迷兩三年了,儘管最近出現了一些恢復的跡象,譬如開工率、按揭貸款有所增加,但現在利率這麼低,按揭貸款顯然更具有吸引力,我覺得這些還不足以說明復甦。這三大經濟體兩年是負增長,今年可能深一點、明年淺一點,但是兩年負增長的可能性現在是在增加,而不是在減少。過了這兩年以後,這三大經濟體仍然會有一段低增長時期、零增長,再有一兩年時間。 

  美國政府的說法,是要樂觀一點,要鼓氣、要有信心,樂觀一點。市場上極端悲觀的觀點,認為美國需要八到十年才能恢復,最悲觀就是說還得再經歷一次大蕭條,甚至還有人認為,除了大蕭條,我們還得打一戰,像世界大戰那樣的。 

  我的基本判斷是,世界經濟不景氣至少三到四年的時間。 

“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

  金融危機的大小和程度,不是以絕對規模計算,而是按照有毒證券、銀行壞帳這些壞的金融資產和GDP的比例關係來衡量。1929年的時候,儘管當時也是股市泡沫、樓市泡沫,那些金融資產和GDP的比例比起現在低得多。這一次金融危機一定是歷史最大的。 

  關於這次危機,現在大家說得多的是監管不力,缺乏監管。但為什麼這一次疏於監管?美國經歷了以前的危機、大蕭條,過去有那麼多制度防範危機,都知道衍生工具會有風險,為什麼仍疏於監管?我認為這都和過去幾十年美元為本位貨幣制度有關係。 

  二戰結束以後,美元在布林頓森林體系下成為了中心貨幣——它不是本位貨幣,美元還是跟黃金掛鈎的,其他貨幣不需要跟黃金掛鈎,都跟美元掛鈎。 

  美元一旦獲得中心貨幣地位,越印越多,撒向全世界。美元越印越多,黃金比例越越小,後來美國都兌付不起黃金,最後到了1971年的8月1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鬆向全世界宣布,美元跟黃金脫鈎,單方面撕毀了布林頓森林體系。 

  布林頓森林體系崩潰,人類從此脫離了金本位,徹底脫離金本位,沒有一個貨幣再跟黃金掛鈎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元成了本位貨幣。 

  美元成了本位貨幣、脫離黃金意味著什麼?本來是一個為私利服務的國家貨幣,變成了全球國際貨幣。以前黃金是約束它的,這個時候宣布不兌換黃金了,你們手裡是一張廢紙了,從此提出以美元為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元繼續當做國際貨幣來用,而它又不受任何約束。 

  你美元為本位,不受黃金約束,利率就發生變化,進入了浮動利率時代。這就產生了一系列的結果,這件事和我們現在的危機整個是相關的。這樣一個制度立刻產生兩個結果: 

  第一,美國的金融風險隨著美元撒向全世界,由全世界為它分攤。不說這一次全世界金融機構買了美國有毒證券,美國資產撒向全世界,形成了這些問題;而且大家每天都在說,我們兩萬億資產當中美元資產面臨貶值的風險。總之,美元過多、美元流動性過剩的這些風險,全世界為它分攤。 

  第二,因為風險都擴散了,擴散到世界各地,美國作為金融中心國家,作為為全世界服務的金融市場,在美國自己的金融體系當中,他們感受到的風險就很小。美元撒向全世界,變成全世界老在那裡出問題,出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它老是不出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比如說多印鈔票,多印鈔票對其他國家有什麼苦果?就是通貨膨脹,至少是通貨膨脹。任何國家多印鈔票,通貨膨脹一定是自己承受的,但是美國可以讓全世界為它分攤,通貨膨脹可能撒向全世界,美國的通貨膨脹不高,但是全世界流動性過剩,好比前兩年,由於美元大量進入,我們流動性過剩,它自己感覺通貨膨脹率比較小。 

  逆差是什麼意思?你買的東西比賣的東西多,你買東西要付錢,拿什麼付?人家不接受你本國貨幣你拿什麼付?那得借錢,或者別人到你那兒投資,一些外匯來了,換成你的本幣,你用這個外匯付錢。再比如,如果一個國家有連續三年的外貿逆差,會是什麼情況?第一年有逆差的時候,有人借你錢;第二年,繼續借你錢,你又補上了。第三年,人們就要收回貸款了,老帳收回,新帳不借你了。這個時候開始出現外資流出、儲備下降等等的,你就出現金融危機、出現國際收支的危機,這就是97年韓國、泰國曾發生的事情。什麼是國家破產?國家破產含義就是你這個國家還不起外債了。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有三年以上超過3%的貿易利差,否則你一定有金融危機,你一定會貨幣貶值。 

  但是這些問題美國就沒有,美國永遠不會有收支危機。為什麼?昨天欠的債,今天印鈔票還上了。所以美國可以在十幾年裡保持5%以上的貿易逆差而繼續運轉,所以美國人可以吹,“我們就是可以只花錢不存錢”。這就是美元的特殊地位。 

  但是你那麼大的一些赤字,長期不儲蓄,自然就是金融泡沫。雖然可以暫時補上,但是泡沫總有破的時候。 

  多印鈔票總是有後果的——國內沒有,國際上也有。你長期那麼多的外債、長期那麼多赤字,最後美元就得要貶值。 

  一個國家貨幣貶值了,會對該國家造成正反兩方面的後果:貶值後貿易出口競爭力可能高一點,但相應地國際收支會更加不平衡。因為你的錢不值錢了,你自己的資產,在世界上的資產都會貶值,你要還債就要用更多的本幣還債。任何國家都不願意貶值,而美國呢?作為本位貨幣,貨幣貶值的兩個好處它占到了:出口競爭力增長,貨幣不貶值,它的資產也不貶值。 

  前兩年我們金融帳戶迅速增長,有時候一年增長比重是兩千多億,比我們外匯儲備帳戶還多。那時候大家說全世界資本都跑到中國投機,其實這後面都有一個因素——美元貶值,或者說是美元升值導致的我們所持有的國際資產的價值的變化。 

  對我們來講,人民幣如果貶值了,人民幣資產縮水,隨之我們持有其他國家資產債務都升值。美元貶值、升值,美元資產變不變?美元資產不變,美元資產價格不變,感覺不到風險,但是美國所持有其他國家的資產會相應地隨著美元的升值而貶值。 

  一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本位貨幣導致金融不對稱,在金融市場上,特別在美元金融市場上就特別使人們容易忽視風險,因為看不到價值變化後面隱藏著的那些關係。 

  這個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這些年美元不斷貶值。現在大家都知道,印了那麼多鈔票、發了那麼多債,美元還是貶值。它的貶值還表現為不是它的問題,而是你要升值的問題。因為它是本位貨幣,它不會貶的,它要貶值你就得升值,對不對?表現為你的問題,之後它對你施加壓力,是你的升值才完成了它的貶值過程,而你不升值,它還認為是你的問題,你拒不升值,它說你操縱匯率。這些複雜關係,美國議員怎麼能搞懂?永遠都搞不懂。你不升值它貶值不了,貿易逆差就壓你去升值——永遠表現都是別人的問題,都不是它自己的問題。 

  所以,有諾貝爾一位經濟學家,在說到這個事的時候就會引用當年一句名言,是美國財政部官員對法國財政部官員說的一句話。 

  法國財政部官員當時提出,你們造成這麼多問題,你們美元怎麼怎麼樣? 

  美國財政部官員回答,“是,這是我們的貨幣,但是它引起的問題是你們的問題。” 

  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導致在美國金融市場上面長期產生的風險越來越深;因為看不到有風險,它當然就疏於監管。格林斯潘們也不是不懂風險的事情,但是他們覺得怎麼老是不出事,老沒有問題。結果就是泡沫越鼓越大。這不是簡單的美國房地產泡沫,這是美國成為本位貨幣之後,幾十年形成一個國際金融大泡沫的一次性破滅。

  在增長過程中消化問題,人類整體的痛苦會小一點 

  最近還有人爭議,政府不救市是不是最好的? 

  政府救市肯定有它的問題,肯定會產生壞的副作用。但是經濟學從來不討論有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經濟學只討論在都有問題的方案當中哪一個是相對最好的。 

  你說救市不好,你反過來想想,現在不救市結果會是什麼?不救市,你說讓那些華爾街肥豬都破產?華爾街肥豬破產是什麼呢?他破產了,後面是千百萬無辜的低收入階層破產、饑餓、失業。這些有罪的人犯的罪,使大量無辜的人受到牽連。這個時候先把他們托住再說。 

  你說一次就陣痛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大蕭條給人的教訓就是:你一次的陣痛可以是幾千萬人的失業、饑餓,然後還打了一次世界大戰,死了兩千萬人,1954年世界經濟才回覆到1929年水平。說長痛不如短痛,短痛還得25年。對吧?如果把問題限制在問題本身範圍裡,採取措施使整個經濟還能夠增長,在增長的過程中消化問題,人類整體的痛苦會小一點,整個社會的痛苦會小一點。 

  有了各國的聯手救市計劃,有了一些救助計劃,我相信這一次不會那麼大的蕭條。但也不能期望這麼大的危機產生的這麼大一個波動,一年、幾個季度就能過去。美國說今年就能復甦,我不相信。兩年的衰退,一兩年的低迷,世界市場,三四年的低迷狀況,我們應該做好思想準備。 

危機在那裡,你怎麼可能不受影響 

  我們再講講中國的情況,中國到什麼程度了? 

  我們必須理解,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兩種情況。中國經濟本身,我們就在進行調整,沒有世界經濟危機,我們現在也在調整當中,深度沒有那麼深而已。而且特別重要的是,能不能恢復,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自己調整過程的表現。 

  調整什麼呢?我們這幾年防過熱,07年增長速度達到了13%,歷史最高是14%,應該說有了一定程度的過熱。從07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經濟開始實現了調整,增長速度就開始下降。到了08年,前三個季度下降了將近四個百分點,九月份的時候已經是9%了。本來還會繼續往下走,但不會突然那麼深,九月份雷曼兄弟破產,金融海嘯恐慌期一下子來了,第四季度掉了3個百分點。 
 
  因為我們主動的採取了一些措施抑制經濟過熱,包括主動採取了措施防止樓市泡沫過熱,也採取一些措施去擠壓外貿的順差等等。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儘管出現了經濟過熱,一定程度的經濟過熱,投資過熱,過剩生產能力,但泡沫不大,房市的泡沫應該說多數地區剛剛開始鼓起來被壓住了,沒有像美國那樣。沒有大的泡沫,就不會有大危機。 

  本來泡沫不大,調整也比較早,其他國家市場沒有恢復,我們開始恢復,這也正常。我們是不是早一點走出困境?早點走出低迷?由於我們自己主動採取一些調整,由於我們經濟比例關係總的來講還是比較正常的,由於我們的問題不多,回旋餘地比較大。從比例關係來講,應該說相對是最好的。中國經濟確實是世界上最好的經濟之一。 

  我們貨幣政策一直比較謹慎,流動性過剩問題不嚴重,我們銀行體系沒有受太大的衝擊,我們現在壞帳率比較低,我們銀行成了世界最大的銀行。兩年前我們誰也想不到外資銀行從上面一個一個下來,我們的銀行一個一個上去了。這麼大的外匯儲備,這麼大的外儲備是問題,但是危機來了,有錢總比沒錢好,回旋餘地也是比較大的。 

  現在有人說中國能夠提前走出低迷,但我不同意這句話。什麼叫走出危機陰影?危機在那裡,你就一直在陰影裡面,你怎麼可能不受影響呢?應該是擺脫低迷,恢復正常增長,擺脫衰退狀態,擺脫增長率下滑的狀況。 

  就我們自己的調整,從13%降回到8%、9%,四五個百分點那是多少GDP啊,一大批產業受到衝擊,一大批企業受到調整,這也是痛苦的過程。 

  這一次調整過程,不是一年調整能夠完成的,甚至不是兩年調整能夠完成的,也許需要三年時間基本完成調整。我們高增長五年,13%,應該說不大不小的泡沫,調整過來,上一次我們用多長時間?七年。這一次如果用三年的時間能夠調整過來,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的長期問題更多一點 

  大家老問,是不是有新政策出台? 

  已有政策還沒有落實,先看看效果,你現在指望新的政策也不合適、也沒有理由。 

  危機也總會過去,有了全世界各國的聯手救市,大家共同來應對危機,這個危機比過去可能更快一點過去。真正需要思考的是長期問題了。 

  我們的長期問題更多一點,需要改革,進一步改革,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的問題。 

  長期來講,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儲蓄太高、消費太低。短期說要提高消費,太難。所以我們不得不靠政府投資刺激經濟。短期投資,發一點消費債,或者家電下鄉。家電下鄉刺激多少需求?最近有一個調查,農民消費率是99%,那個錢都花了,很多農民錢都花了,孩子上學還沒有著落了,你說你能從農民那面扣出多少需求來?真正問題是調整經濟結構。 

  資源稅問題、國有企業壟斷性分紅問題,所得稅過高,中等收入階層所得稅過高問題,社保體制問題等等,這些體制改革,才能解決中國儲蓄率過高、消費過低的根本問題,這不是短期政策能夠解決的。短期政策你要花錢,花錢得有一個說法、得有一個制度。社保體制不改革,你想給農民花,怎麼花?他自己帳戶都沒有建立。 

  長遠來講,中國要想再實現30年增長,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的國企壟斷問題、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包括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問題,我們這一次逃過一劫,但是逃過一劫原因之一,我們很謹慎,中國是對的,這一次是中國的謹慎得到了回報。我們沒有聽國際顧問、專家們的建議,馬上開放市場什麼的,我們非常謹慎,逐步開放、逐步改革,這是對的。但是反過來這一次危機也反襯出我們還多麼的弱小、多麼的不發達。 

  大家知道當時美聯儲救市第一個舉措是什麼?是禁止股市上面對金融機構的股票做空。 

  有股指期貨你才能做空、做多,你才能做這個,我們連這個都做不了。我們整個經濟發展,我們金融工具、我們的創新,還是很低水平的。我們這一次躲過一劫,是小孩不生大人病。因為我們慢慢長,而不是拔苗助長,所以長得更好。人家會說中國小孩長得很健康,但畢竟你還是小孩,畢竟還需要發展。 

別再瞧不起實業 

  這一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教訓是回歸實業,別再瞧不起實業。金融業要發展,服務業也要發展,但是它們跟實業要有一個比例關係,脫離了這個比例關係,盲目的又去搞什麼高端服務業,趕超美國、趕超發達國家,那是另一個陷阱。 

  我們的人均GDP才兩三千美元,美國是發美元國家,是為世界服務的金融市場,所以它的服務業大一點,我們的經濟結構要是跟美國一樣,就完蛋了。 

  世界上服務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冰島——90%服務業,10%捕魚。這一次國家破產以後,冰島總理在電視講話中說,我們還是多去捕一點魚吧。我們中國這個發展階段搞一點製造業,有什麼不好?只要天下有人穿皮鞋襪子,就一定要有人製造皮鞋襪子。除非你跟我說建樓不要鋼鐵水泥,用電腦打出來就可以,只要有鋼鐵水泥的需求,就有人生產鋼鐵水泥。不是做電腦就好看,做皮鞋襪子不好看,皮鞋襪子意大利做得也很好看。做企業最重要不是你做什麼,做企業最好看是掙錢,不掙錢就不好看。 

  最近《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刊載了一些文章,談發達國家也要重視製造業,也不要盲目脫離製造業。實業倒閉破產,我賣廢銅爛鐵還可以賣一點錢,金融說沒就沒了。 

  實業來錢慢一點,但是穩定一點。金融來錢高一點,但是風險大一點。各行各業,只不過風險大的,當時掙得多一點,但是風險來了,損失又多一點。從邏輯上講,都取決於你自己能不能做,會不會做,能不能比別人做得好。而經濟結構也不是政府定的,也不是學者定的,經濟結構,只要我們有這個要素,是市場供求決定,有怎樣的供求就決定怎樣的結構。 

  這些問題,從企業角度、經濟發展角度,也是我們的教訓。 

(本文根據樊綱於2009年4月11日在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南方周末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