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與破滅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0-03-17 09:42:17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5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衰退。

  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第一,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係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係。

  也就是說,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們需要以更寬廣的胸懷、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世界。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王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