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匯率之爭背後隱藏國家競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07:52:11  


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美國怎能不感到如芒刺在背呢?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儘管經濟問題本不該政治化,但國際經濟關係從來都不局限於經濟視角。多少年來,為保住在全球金融與產業分工領域的頂層地位,持續低成本獲取超額利潤,美國經常交替運用金融與貿易手段來打壓主要競爭對手。如今,充當主要掠奪工具的金融業因受危機衝擊而獲益能力相對衰退時,白宮緊咬人民幣匯率不放,實乃多年來競爭策略的自然延伸。

   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能拿捏邁克爾.波特“五力框架”競爭策略的,大概非美國莫屬了。

  從上任之初的對華友好到如今的頻頻發難,奧巴馬政府的諸多行動令樂觀看待中美關係的有關人士實在有點摸不著頭腦。儘管《時代》周刊也認為,中國和美國是不可或缺的軸心,但領悟《國家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吧)》核心思想的人都應該知道,占據主導地位的現實力量是不會輕易接受新競爭者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按照美國的邏輯,奧巴馬政府上任以來已給予了中國足夠的尊重,但沒有得到充分回應。因此,美國對華經濟強硬是基本政策回歸,而非出爾反爾。

  其實,國際經濟關係從來都不局限於經濟視角。儘管經濟問題本不該政治化,但在戰略高手眼裡,這個可以政治化。30年來,為保住在全球金融與產業分工領域的頂層地位,繼續低成本獲取超額利潤,美國經常交替運用金融與貿易手段來打壓主要競爭對手的現實挑戰。誰都知道,日本與美國的戰略關係層級要遠遠高於中國,但當日本在實體產業領域的發展威脅到美國現有地位時,美國毫不憂慮地舉起了金融鍘刀。精明但不高明的日本財經大佬們做夢也沒想到,作為大哥的美國竟然會對自己下如此狠手。於是1985年的一紙“廣場協議”就奪去了日本的匯率主導權,表面強大的日本金融業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直到今天仍未能恢復元氣。而從戰略競爭的角度來看,經過這場打壓,日本基本失去了挑戰美國全球經濟霸主的現實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