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為什麼是吉利“娶”了沃爾沃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0:13:18  


 
  就目前達成的協議看,吉利以18億美元的代價,獲得了沃爾沃100%的股權,拋開未來的運營不論,在資產負債表層面,吉利付出的18億的成本絕對物有所值:沃爾沃轎車目前淨資產評估值超過15億美元,吉利獲得的不僅有沃爾沃轎車的9個系列產品、3個最新平台的知識產權,接近60萬輛產能、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綫,以及2000多個全球網絡及相關的人才和重要的供應商體系,4000名高素質研發人才隊伍與體系能力,卓越的低碳和能滿足歐6和歐7排放法規的10款整車和3款發動機,接近60萬輛生產能力的自動化較高的生產綫,這包含了沃爾沃轎車相關的知識產權。能夠將這些優點集於一身的高端汽車品牌,唯有沃爾沃,就其在中國市場的認同度而言,2009年暴增80%的銷量已經給其未來投下了贊成票。這個收購,很顯然,可以大大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定位,改變中國汽車產業的低端現象上都極具意義和想象空間,將大大改變中國汽車產業目前低層次競爭,甚至假競爭的格局。

  當然,對於一個海外並購而言,簽約僅僅是萬裡長城的第一步,對於李書福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在海外並購的歷史上,不乏那些運籌和設計都極其完美,但因為整合失敗而導致全局皆輸的案例。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商業文化的衝突,市場禀賦的差異,海外法規(特別是勞工)限制的嚴苛,乃至於中國式管理的嫁接,都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現在來看,在簽約之後,李書福面臨的挑戰主要有:其一,龐大的運營成本,這在目前已經成為攸關並購的頭等大事,沃爾沃複活的關鍵是補充流動資金,飽受估計應該在15億美金左右,李書福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融資方案無需擔心,但考慮到2009年吉利的全部收入不過50多億人民幣,無法不令外界擔憂資金鏈的持續性;其二,核心技術的處理方案,沃爾沃轎車即使下嫁福特之時,其核心技術並未完全轉讓,目前的協議並沒有告訴我們,核心技術是如何處理的,如果吉利拿不到核心技術,這個收購亦要大打折扣;其三,國際化的運營團隊如何流暢運轉,吉利收購完成後,在組建國際化的董事會之後,保留了原有的運營團隊,這是確保沃爾沃高端和貴族血統的必要選擇,但如何運作,難題多多;其四,國產化的問題,對於沃爾沃而言,與其說其選擇了李書福,不如說其選擇的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唯有中國市場才可以救沃爾沃,而如何盡快使得沃爾沃國產化,這是其扭虧為盈的關鍵。2009年,沃爾沃轎車虧損依然高達6.53億美元,全球銷量減少了10%,但在中國市場卻勁增80%。

  也就是說,盡管吉利收購沃爾沃是一起標杆式收購,但其未來面臨的挑戰不比任何一起海外收購少。在此,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參加了簽約儀式,這對於飽受質疑的民營企業的海外收購,無疑是來自官方的最大的支持。筆者看到,北汽收購歐寶時,北京市政府表示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相對於大型國企的海外收購,民營企業得到的父愛顯然是少了一點。筆者希望,對於吉利的收購,相關部門無論在未來的融資,還是政策,運營上,都給予響應的支持,沒有政府層面的信譽和支持,吉利完成整合的難度當然要比想象的大很多。但是不管如何,這起收購,對於中國汽車業,機遇遠遠大於挑戰。希望沃爾沃的北歐風情,在樂觀豁達的李書福這裡,能夠成就美麗的童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