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海外併購不是汽車業提升的主流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10:25:51  


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塵埃落定,成為中國汽車業迄今最大的海外并購案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訊/媒體報道,吉利於3月28日收購沃爾沃100%股權案簽約,《新京報》今日登載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的評論文章“海外併購不是汽車業提升的主流方式”,作者表示,“總體而言,包括汽車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不應幻想通過跨國併購,一舉從連出口業務也沒有的無名小卒躍居為國際巨頭,而是要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遵循‘出口-綠地投資-海外併購’的次序,實現國際化夢想。”其內容如下:

  中國汽車企業跨國併購時希望得到的東西,未必能如願得到,卻要由此承擔許多額外風險。如果中國企業自己不能在技術開發方面形成足夠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通過跨國併購獲取研究開發能力的計劃,最終多半會落空。

  吉利收購沃爾沃100%股權案簽約了,簽約儀式於瑞典哥德堡當地時間3月28日15時、北京時間21時舉行。這起併購案的塵埃落定,成為中國汽車業迄今最大的海外併購案;對既成事實,筆者衷心祝願吉利完成收購後能成功經營這個品牌,也願意在日後買車時優先考慮吉利全資擁有的沃爾沃,但這起跨國併購案後續經營,仍存在不少不確定性;而且,即使吉利能成功運營沃爾沃,也並不代表通過跨國併購實現跨越式發展,能成為現階段中國汽車製造業實現自我提升的主流方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中國汽車企業跨國併購時希望得到的東西,未必能如願得到,卻要由此承擔許多額外風險。

  首先,沃爾沃是中國消費者眼里“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車”,在歐美消費者眼中也是北歐豪華車翹楚。若能通過收購獲取沃爾沃的相關技術,對消費者普遍認為其最大特點就是廉價的吉利而言,定能迅速上台階。

  問題是通過跨國併購獲取先進技術的思路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東道國政府、被收購企業及其利益相關方(工會等),可能針對技術轉讓、轉移定價等設置苛刻的限制條款,並在日後的經營中嚴密監督。2006年上汽收購雙龍徹底失敗的前車之鑒,中國企業須銘記。

  其次,即使成功以合理代價獲取技術轉讓,也不能替代自主消化吸收和後續開發。任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都用錢買不來,如果中國企業自己不能在技術開發方面形成足夠強大的國際競爭力,通過跨國併購獲取研究開發能力的計劃,最終多半會落空。因為缺乏自主開發先進核心技術的收購方,很難令擁有自主研發先進核心技術的被收購企業心服口服,收購方入主之日可能就是研發團隊骨幹開始流失之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