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揭秘:“核按鈕”曾多次一觸即發

http://www.CRNTT.com   2010-04-05 10:14:26  


 
  按規定,蘇聯潛艇指揮官只有在克裡姆林宮或國防部長的直接命令和授權下,才有權使用核武器。但無法浮出海面的B-59號核潛艇根本無法跟克裡姆林宮取得聯系。終於,在一次特別巨大的爆炸差點將核潛艇掀了個180度後,指揮官薩維斯基上校開始變得怒不可遏,他命令一名軍官立即將核武器准備好,他的手放在了核按鈕上。

  也許是冥冥中的天意,美軍的炮擊聲漸漸稀少,B-59號潛艇也不再“直翻筋鬥”了。薩維斯基上校長出一口氣,手漸漸離開了核按鈕,他的額上全是冷汗,他平靜下來,做出一個重大而悲壯的決定,既不發射核導彈,也不發射常規魚雷,而是命令潛艇浮上水面,向美軍投降。如果不是薩維斯基上校在最後關頭做出此舉,也許在1962年,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就陷入了萬劫不複的核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

  以色列兩次動了“核念頭” 

  以色列1948年才獲得獨立。五次中東戰爭,每一次都加劇了其危機意識。 

  1973年10月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比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更加現代化的一次常規戰爭的典型。這次戰爭中使用的武器和軍隊的培訓,是由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提供的。在這次戰爭中,前後出現過兩次駭人聽聞的核危機。其中一次就在戰爭初期,以色列一只腳已跨過“核門檻”,差一點將其秘密製造的原子彈扔到埃及人的頭上。 

  1973年10月6日下午2時,埃及、叙利亞兩國軍隊在蘇伊士運河和戈蘭高地東西兩綫,突然發動了對以色列的全綫進攻。伊拉克、科威特、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沙特阿拉伯、蘇丹、突尼斯、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紛紛派兵參戰。在歷次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屢戰屢敗的阿拉伯世界群情激憤,捷報頻傳,而彈丸之國的以色列則腹背受敵,四面楚歌。 

  在此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以色列軍方想到了最後撒手鐧——以色列秘密製造並存放在內格夫沙漠基地中的、全世界尚無人知道的13枚原子彈。以軍將部分核彈頭裝在F-4E鬼怪式戰鬥轟炸機上,將部分核彈頭裝在傑裡科地地導彈發射架上,並准備向開羅、巴格達等城市發動核攻擊……全世界已不知不覺地處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以色列迪莫納反應堆生產的以鈈為原料的原子彈雖然“十分原始”,但每一枚的破壞力,都超過二戰中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那兩枚原子彈爆炸力的總和。以色列甚至准備對埃及建造在尼羅河上的世界最高水壩——阿斯旺大壩用原子彈予以摧毀。根據以軍測算,一旦大壩被原子彈摧毀,汹湧澎湃的洪水將使埃及所有的富庶地區蕩然無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