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阻撓兩岸經貿關係始損點應是在十四年前

http://www.CRNTT.com   2010-04-07 08:12:42  


馬英九1日接見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代表等人時,向與會人員談論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相關事宜,足足談了30多分鐘。中央社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馬英九昨日“政府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有序推進已經晚了十年”之說,如果僅只是為“取整數”而致,當然無可厚非。但如果要深挖根源,就應將十四年前李登輝實施“戒急用忍”視為政府當局阻撓兩岸經貿關係政策“始損點”的開始。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的評論員富權文章“阻撓兩岸經貿關係始損點應是在十四年前”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馬英九昨日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會見國民黨“十八全”大陸台商代表時指出,政府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有序推進,已經晚了十年,必須加緊腳步。在大陸台商的權益保護,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政府將努力與對岸簽訂投資保障協議。

  馬英九這番話的主旨,是針對民進黨質疑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操之過急”有感而發,並表達“必須加緊腳步”的意願。這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命題,但似乎仍有不夠全面、準確之嫌,只是針對民進黨阻撓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事實,而未有把李登輝阻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賬”也算進去。

  實際上,如果僅是針對民進黨當局而言,從現今上溯,整整十年前的二零零零年,正好是陳水扁上台之時。因此,馬英九聲稱“政府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有序推進,已經晚了十年”,不但是有敘述上的完整數字“十年”之便,而且也基本上符合陳水扁政權阻撓兩岸經貿發展的實際情況。因為在陳水扁當政期間,確實是不但未能有效地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相反還製造了許多障礙,包括“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等。如果不是陳水扁的阻礙,今日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情況,可能已是另一番天地。

  不過,把台灣當局未能有效推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始損點定為十年前,似也不夠準備。實際上,十年前在人們“選國民黨不甘心,選民進黨不放心”的重重疑慮中,陳水扁之所以仍能僥倖當選,從而實現第一次“政黨輪替”,原本掌握著過半選票資源的國民黨陣營發生分裂,宋楚瑜脫黨參選“總統”,從而扯薄國民黨陣營選票,讓陳水扁“漁翁得利”,僅以百分之三十九點三的得票率當選為“少數總統”,固然是主要原因,但不可忽視的是,當時有不少中間選民甚至是淺藍選民將手中的選票投給了“不放心”的陳水扁,是對李登輝在兩岸經貿關係中的“戒急用忍”政策極為不滿,而輕信了陳水扁競選政綱中有關“我們願意就任何議題,包括兩岸經貿問題,與中國展開協商,雙方在談判的過程中都應該要以高度的善意,共同發揮智慧與創意”、“兩岸經貿關係,並不是只有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可供選擇”、“強化經濟體質是兩岸經貿關係的根本”的諾言,希望在陳水扁上台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能有一番新的作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