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奧巴馬為何打出“無核武世界”這張牌

http://www.CRNTT.com   2010-04-07 08:35:14  


據悉,奧巴馬將與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捷克簽署《關於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後續條約。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核安全峰會”於4月12日—13日在華盛頓召開,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內的30多國政要應邀與會。國際一些主要傳媒說,奧巴馬對召開此次重要峰會躊躇滿志,喜悅難擋,奧巴馬將與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捷克簽署《關於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後續條約。用美國一些媒體的話來說,這是他就任總統以來美“外交的重大成就”之一,他想以此進展為鋪墊,乘勢前進,直奔他一年前同樣在捷克立下的“無核武世界”的高調命題,並企圖再次有所“突破”。國際社會期盼政要們在這一攸關人類和毀滅人類前所未有的核武相伴在一起的重大命題上認真討論,以達成切實的共識。然而,“無核武世界”實在太美麗,要付諸實現可謂荊棘滿途。

對“後續條約”如何估計

  自人類發現原子、核子裂變物理原理並用於製造核武以來,時間並不太長,可核武庫卻急劇膨脹。冷戰時期,美、蘇各自開展軍備競賽,製造了3萬件核武器,各自同時布置了2萬多件核武器。當時軍事專家指出,美、蘇任何一方使用其中1%的核能力,就足以把對手“炸回到石器時代”。當時核武形勢就如此嚴峻的擺在人類面前。冷戰結束後,核武在美、俄各自國家安全戰略中的作用有所下降,但兩家核彈頭的數量依然驚人,各自仍將它們作為維護各自戰略利益不可或缺的重大“盾牌”或“利劍”。據瑞典國際和平研究所出版的2008年年鑒統計,美、俄仍各自掌握4075和5189顆核彈頭,占全球核彈頭總數的95%。這一情勢說明,要削弱核武在人類的國家安全和國際關係中的作用,美、俄首先要作出表率。經過美、俄2009年以來10個月的艱苦談判,有時雙方陷入僵局,有時柳暗花明,今年4月8日,美、俄雙方將就《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後續條約達成共識,並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這是進了一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後續條約中規定的削減核彈頭或運載工具大都是庫存和退役貨色,這說明雙方都留了一手。美國媒體吹捧後續條約如何如何具有“歷史意義”,可懂行的專家一聽就會持相當求實的態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