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于建嶸:底層知識青年將改變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04-09 10:32:39  


底層知識青年群體,他們欠佳的處境使他們可能萌生“憤青”意識,對抗主流價值觀,對未來社會影響深遠。
  中評社北京4月9日訊/“當前最應當關注的是底層知識青年的意識形態可能正在形成,也就是所謂的“憤青”意識。與主流價值觀不同,這個意識形態反映了底層知識青年共同的社會認知。這種意識形態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這是造成底層社會不穩定的基本根源……如果進一步蔓延可能造成明顯的官民對立。”此間《瞭望新聞周刊》今天登載三農問題專家于建嶸的文章“底層知識青年將改變中國”,內容如下:
 
  30餘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知識青年群體發生了很大的分化,一部分被利益結構化,成為占社會主導地位的知識精英聯盟;另一部分被去利益結構化,成為底層知識青年群體,他們欠佳的處境使他們可能萌生“憤青”意識,對抗主流價值觀,對未來社會影響深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底層知識青年群體,主要是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識和見識,但沒有納入國家體制內,沒有穩定工作,生活漂移的年輕人。大體上包括三類人:生在城市,大學畢業後無業在家“啃老”的城市青年;生長在農村,大學進城讀書,畢業後無業,有的進入城市為“蟻族”,有的心有不甘地待在農村;隨著進城打工的父母生長在城市,他們不同於城里人也不是真正的農民,在接受了相當的教育後無業的青年。

  在這三類人中,最需要關注的是農村無業知識青年和新生代農民工。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有專家估算,這群人口占農民工在城市人口的5%到6%左右,如果以農民工人口1.3億的統計口徑計算,他們也達到了六七百萬的規模,而且他們是中國城市青春期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無業知識青年與農村無業知識青年及新生代農民工的區別在於,後者沒有生活底綫,無工作可幹的他們無法維持日常生活。而城市無業知識青年可以繼續待在人人向往的城市,或者“啃老”或者享受城市的基本社會保障,相對安定。但是,無論哪類“底層知識青年”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她)及其背後的家庭很少認為是自己不行,往往會歸咎於這個社會不行,認為是這個社會的不公平造成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